《济宁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解读
2024-11-27 20:00 大众网
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见习记者 王冉冉 济宁报道
11月27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第14场)——解读《济宁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持续增加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聚力建设全省康养高地,打造“孔孟之乡·孝当先”工作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建成运营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500余处,设置养老床位近7万张。近三年,济宁市7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入选数量和奖励金额均居全省第一。
《方案》立足济宁市养老服务工作实际,聚焦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出“七大行动”、29条具体推进措施。
济宁市实施养老机构固本强基行动,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在满足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前提下,优先为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增加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制定县域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认定管理实施细则;发展中高端养老,各县(市、区)积极招引落地1处中高端养老项目;扩大长期照护服务供给,探索开展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试点并给予奖补。2026年年底前,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保持在70%以上,建设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500张。2025年年底前,全市建立10家以上达到标准规范的智慧养老院。2026年年底前,60%以上的养老机构开展居家上门服务。
济宁市实施居家社区扩围增效行动,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今年已经选取1个县和13个乡镇(街道)试点,新建助老食堂200处,下步还将统筹各级养老服务发展资金,因地制宜支持建设;强化失能老年人服务保障,三年内实施适老化改造6000户以上,新增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3000张;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进一步加强城镇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管理使用;推进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济宁市实施医养康养提质赋能行动,加强医疗养老资源共享,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融合发展;增加居家社区医养康养服务供给,明年年底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率达到70%;推动医养康养资源深度融合,开展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安宁疗护床位“五床联动”试点,探索老年人照护整体解决方案;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
济宁市实施农村养老提档达标行动,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优化拓展敬老院服务功能;引导多方资源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储蓄、回馈、激励与评价机制;完善城乡协作支援机制,支持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开展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激发农村养老服务活力。
济宁市实施养老人才提升培育行动,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对符合条件的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给予一次性奖补,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对符合条件的入职养老服务机构的院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入职奖补,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给予一次性奖补;强化人才队伍激励,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加强典型宣传;实施稳岗就业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类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
济宁市实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老服务场景;提升综合监管水平,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推动“智慧消防”“智慧燃气”“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水平,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健全与养老服务设施等级挂钩的运营奖补机制。
济宁市实施养老产业提速发展行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引导养老企业成长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引导市场主体多元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打造行业标杆企业;丰富产品用品供给,大力发展功能代偿、生活照护、康复训练、健康监测类的康复辅助器具,开展老年产品用品租赁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