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沙龙丨白马山街道:破局城中村改造,老城如何实现“二次生长”

2024-11-07 20:15   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与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联合制作播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济南镇街高质量发展”——书记观察》系列访谈节目,节目将邀请专家学者济南市各镇街书记,就新时代镇街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等工作路径进行访谈。

  本期节目,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与市中区白马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念忠做客演播室开展“头脑风暴”、共话发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大众网·海报新闻与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联合制作播出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济南镇街高质量发展”——书记观察》系列访谈节目,我们将邀请专家学者济南市各镇街书记,就新时代镇街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等工作路径进行访谈。

  本期节目,我们荣幸邀请到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与市中区白马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念忠做客演播室开展“头脑风暴”、共话发展。首先,请董院长与李书记跟广大网友打个招呼。

  董彦岭、李念忠: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董院长、李书记!

  首先,我想先与李书记探讨一个问题。城市更新,是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地段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您能否介绍一下白马山街道目前的城市更新情况?

  李念忠:好的,主持人。今年,按照市中区“转战二环西,拓展新空间”的城市更新目标,白马山片区正在如火如荼的推动片区拆迁和项目建设。片区更新涉及6个村,5100余亩土地。片区更新完成后可出让经营性用地约1200亩、建设体量超200万平方米。盘活载体14万平方米,新建载体50万平方米。目前,片区内三个商品房项目正在建设,其中,二环西路第一高楼云启中心计划年内封顶。通过促进产城融合、打造二环西路产业隆起带,进一步激活区域发展潜力,为全市优化发展空间增添“市中蓝图”。

  主持人: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加强对城市更新的推进力度,各地“旧改”的思路和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镇街领域,如何把握城市更新的新趋势、新特征,实现老城的“二次生长”,进而唤醒新的经济活力?请董院长谈谈您的想法。

  董彦岭:我觉得二次生长这个词用的特别好,生长是一个有机的感觉。对于很多城区来讲,都经历了一个往外扩展,然后再优化老城区的过程。在老城区进行改造升级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约束条件,在此应该做到两点,第一个是产城融合,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要注意产业布局和人口布局之间的协调,以防建设的新城都是居住区,缺乏产业支撑,或者有产业园区但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要注重支柱平衡。第二点是迭代更新的过程,因为老城区有相对破败的地方,或者有开发不足的地方,另一个方面,老城区也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特色亮点。所以在这种更新改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街区的继承性,把特色凸显出来,不能千城一面,要和其他地方有区分度。只有立足基础、坚持特色做出来的改造才是受欢迎的。

  主持人: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是超大特大城市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今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中村面临改造和升级的挑战。对此,两者有何想法?

  李念忠: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的拆除重建,它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系统的发展工程。比如辖区内西、南红庙社区城中村改造,是今年市中区第一个启动的征迁项目。片区小产权房多、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差、人居环境差,一度是民生“痛点”。通过抓拆迁、抓项目,我们实现了发展空间再释放、产城融合再跨越。同时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保障回迁后的居民利益,彻底完成环境提升、产业导入、百姓安居的目标,实现蝶变腾飞。

  董彦岭:实际上老城区改造更新要面临的问题确实比新建城区要复杂的多,就像李书记谈到的,各种情况都有,比如流动人口的问题、小产权房的问题、回迁成本较高的问题……面临的矛盾和纠葛也会比较多。此基础上,要有统一的思想,既民本思想,进行老城区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未来和职业前景,如果能够把这些工作做在前面,把愿景描绘好、把蓝图描绘好,可以最大限度的争取到大家的支持,老城改造面临的约束或者障碍就会更少。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系统性思维和攻坚克难的精神。

  主持人:城中村改造,意味着一定的经济利益调整。例如拆迁和改造过程中涉及到土地征用、房屋补偿等问题,这可能引发经济利益的分配。对此,街道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李念忠:主持人说的非常对,城中村改造涉及全体村民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政府引导,还需要民事民意民决,由老百姓说了算。还是以西、南红庙社区城中村改造为例。我们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经全体居民代表民主表决,全票通过了拆迁补偿方案。坚持“情、理、法、利”工作原则,在签订拆迁协议的同时,同步启动安置工作,提前界定、确定安置人口,有效提升了推进效率。针对部分外来购房但不符合安置条件的家庭,确有困难的,街道主动协调资源,帮助联系房产中介寻找合适的房源,出资协助做好短期租房过渡,保证拆迁工作既有“速度”,也有“温度”。一切以办成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压实指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首日便实现了签约率“双过半”,其中西红庙社区80天签约率达96%,南红庙社区70天签约率达98%。

  主持人:城中村改造,不仅是对建筑和环境实施改造提升,还能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白马山如今着力发展城市更新,为承接大型项目落地发挥了“筑巢引凤”的作用。请李书记谈谈咱们促进产业布局的相关做法。

  李念忠:对街道而言,城市更新腾出来的空间“装”什么产业,会决定城市更新的成败。为此,我们谋划了“一园三区、两圈两带”总体产业布局。“一园”即促进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转型升级,推动白马山片区整体联动开发。“三区”即前后魏片区、西南红庙片区、朱庄尹堂片区。目前,前后魏片区已经回迁完毕、西南红庙片区拆迁基本清零,朱庄尹堂片区腊山河以南区域将尽快净地,与西南红庙片区连片开发。“两圈”即“红场·1952—邻里中心”经济圈和“花鸟鱼宠市场”休闲生活圈,如今已经形成集婚庆、餐饮、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娱乐休闲等多种业态良性发展的局面。“两带”即打造沿刘长山路、二环西路商业商务隆起带。利用沿街商务地块和载体,布局科创企业、数字经济、能源互联和总部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城市更新可以为产业的迭代升级提供多元的创新空间。请董院长从经济专家角度,为大家解读一下产城融合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发展路径。

  董彦岭:要做到产城融合,首先在产业选择上要找到适合街区发展的产业。城市产业有很多特点,像楼宇、街道,它承载的产业,比如说文化产业、商贸产业,大概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文化或服务,会涉及到辐射范围更广的区域;另一个就是商圈和社区的融合。也就是说,商圈的存在能够为街区的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要做到这一点,产业相容性就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空间有限,不适合发展大规模的生产性企业,那更不用说有环境影响的企业。所以在产业选择上,面临的约束条件很多。中心城市在改造的过程中要实现“中优”,这个“优”怎么“优”?总体来说, 产业之间要形成有机的联系,不能这个板块和那个板块是各自独立的。同时,和街区之间也要有联系,不能说商区和街区融合度不高,这样都会造成产业选择的失败。

  主持人:如今,“圈”所代表的“抱团奋斗”经济正逐渐崭露头角,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刚刚谈到产业布局时,李书记也提到了白马山街道的“红场·1952—邻里中心”经济圈发展。对济南来说,都市圈和城市群,也是自身未来发展的显著趋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潜能。对此,请两位谈谈经济圈赋能镇街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李念忠: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拓宽街道商圈综合服务功能,聚焦“聚人气”、“汇财气”、“拢商气”,大力提升“红场·1952—邻里中心”经济圈建设。通过对红场·1952产业园区改造提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楼宇品质和园区发展效益。不断挖潜经济载体,对商业载体深度分析,找准适合载体承载的经营企业,让企业留得下、好发展。同时瞄准招大企,育强企,精细谋划产业,既考虑当下招商引资工作指标,又统筹长远布局辖区产业结构,形成上下顺承、互为支撑、辐射周边的特色经济圈。

  董彦岭:刚才李书记提到,我们要同时兼顾当前的招商需求和长远的统筹布局。因为我们不能只有宏观的目标,当下没有具体的、适合的招商项目。要照顾当下,就是要考虑现在的可能性,有哪些项目可能进来。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产业本身的迭代、更新、升级,一步一步去做。这是一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态度。

  另外,我觉得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关于我们提到的经济圈、城市群的问题。因为济南是我们省会经济圈的一个中心城市。所以在布局产业,考虑到产业辐射的时候,也要有这种大局的眼光,让产业的布局能够实现好的辐射、好的支撑。另一个,就是前瞻性。前瞻性指的是要充分地去考虑所要布局的这些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将来可能形成的潜在规模。防止正“热”的产业布局下来,过了两年后,缺乏发展的潜力,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多。

  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产业本身的研究,加强对商圈作为一个有机体布局的研究,包括形成互补性产业链的研究,都是需要加强的。因为商圈、街道服务的不只是居民。形成很好的产业能力,要具有一定的辐射性。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营商环境对镇域经济的影响。如果说厚植产业根基是产城融合的发展内核,那么优化营商环境则是维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外延。请李书记简述一下咱们的相关做法?

  李念忠:好的,在营商环境领域,街道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深化提升。一是围绕企业需求抓招商。坚持问题导向,密切关注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外迁企业变更情况,有针对性的关注数字经济、新能源、科创企业等新兴行业的招商力度。二是围绕资源聚拢抓招商。通过召开座谈交流会、政银企对接会,借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联会、商会、银行等力量,聚拢招商资源,拓展招商途径。三是围绕拓展平台抓招商。加速红场·1952、502仓库、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低效用地的升级改造,着力在“招大引强、招先引优、招新引特”上下功夫。四是围绕补链强链抓招商。结合辖区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为基础,着力做好“补链、扩链、强链、延链”,近年来,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能源互联网集聚区战略部署,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打造了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维修产业链条;围绕济南西门子能源变压器有限公司,招引上下游企业,助力企业降成本、提效能。

  主持人:当前,各镇街都在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积极吸引外资和内资。然而,不同镇街之间在产业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上存在差异,导致招商引资的效果参差不齐。我想请问董院长,您能否为街道提供一些增强招商引资效能的策略建议。

  董彦岭:第一个是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当企业有签职需要时,可以为企业提供落地点,同时也可围绕“高能量朋友圈”来进行招商,例如商会、校友经济,都具备较大的聚合性质。对招商引资来讲,最重要的是营商环境的建设。平台是营商环境打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硬件载体,筛选企业的同时,企业也在寻找合适的布局地点,好的载体会为企业提供吸引力。此外,软件的建设十分重要,包括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建设、整个招商引资的氛围也极为重要。

  企业招商引资面临的环境不一样,街区特点也不一样,发展阶段也不一样,老城区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实现凤凰涅槃的过程,既是一个高起点,也是一个高要求。中心城区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因此城区本身也要有识别度。例如白马山街区,和其他街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有自己的标志、有自己的产业。

  同时,要围绕区委区政府对整个镇街的定位进行产业布局,选择正确的企业,选择符合区位定位的、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如果企业与产业链布局不一致,便会造成一些成本和摩擦。因此,要围绕自身的产业建设、围绕主导产业的配套进行招商引资。

  主持人:经济发展是镇街综合实力的基本体现,但落脚点终归还是在群众的身上。基层治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基层是我们党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第一线。请李书记谈谈,白马山是如何做好城乡社区的基层治理工作,连接民心“神经末梢”的?

  李念忠:为了推进民生保障质效,促进社会治理深化提升,街道主要在五大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在推进基层治理上见行见效。确定了11个调研课题,领导干部“用脚步丈量社区”,深入17个社区和辖区企业、单位、两新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提升“一马当先、良法善治”党建品牌,强抓“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提升党建品牌引领力、辐射力、凝聚力和渗透力,引导居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由“站在边上看”转变为“跟着一起干”。二是细化网格建设,在提升网格治理上凝心聚力。充分用好白马山“智汇网”平台,织密网格触角,将辖区划分为83个网格,全部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发挥网格员“包打听”、“和事佬”、“小喇叭”的作用,畅通网格员信息传递渠道,定期召开网格员经验分享会与业务培训会,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工作闭环,实现诉求在网格解决,矛盾在网格化解,温度在网格传递。三是抓好热线办理,在促进问题解决上提速提效。我们坚持把12345热线当成服务群众水平的“晴雨表”、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群众诉求的“瞭望哨”。坚持“事要解决”的原则,完善预警提醒、工单回退、督查回复等工作制度,促进热线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办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共接收热线工单13640条,解决率在考核单元排名暂居第一。四是优化民生服务,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用心用情。针对辖区弱势群体较多的实际情况,建立定期走访、帮扶救助等工作制度,城镇新增就业8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0人。始终把群众安全放在心上,向辖区企业、商户和居民发放烟感报警器1.1万个,为30余栋高层住宅加装电动车上楼阻挠器。辖区连续三年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五是深化城市管理,在提升城市面貌上抓常抓细。聚焦“常态长效、精致精美”标准要求,以“绣花”功夫美化市容环境,以“铁腕”手段整治顽瘴痼疾,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坚持“卫片执法+拆违”双管齐下,完成各类图斑整治16处、34.82亩,近几年,辖区没有新增违法违章建筑,被评为“省级无违建办事处”。

  主持人:如今济南镇街经济建设正如火如荼,但要冲出重围,也面临不少压力。想请董院长来分析一下,济南若想进一步推动镇街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创新破局?

  董彦岭:首先,在市级层面上应开展统筹规划,进行前端性布局,发展出济南每个街镇的特色与亮点。在过去,对街镇的特色发展关注度较低,导致出现了同质化竞争。比如,当前地区已有购物中心,但在该地区附近又出现了另一个购物中心,因此便导致客商流失、消费者变化,造成了街区建设资源的浪费。此外,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某设施不适合街区布局,在重新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顶层设计和规划便显得尤为重要。

  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就要有明确的区域布局。想要在某地区建设商贸中心,就要做到既有特点,在布局上也要相互统筹。想要在众多街镇里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辨识度、有自己的品牌。这样的产业布局与建设,才能在消费者、企业中留下印象,助力街镇聚焦特色化发展。

  街区建设既包括新街区,也有老街区。白马山街区是老街区,又属于城郊街区,因此在如今存量化趋势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街区发展改造的任务尤其重。当前,市、区都应高度重视区域的发展,将基础设施的短板进行补齐,形成整体的发展格局。

  主持人:好的,感谢两位。镇域强则县域强,县域强则市域强,市域强则全省强。今天的“书记沙龙”我们就聊到这里,希望我们的“一镇之计”可以为您带来一些思考与启发。

  下期再会!

责编:谢玮
审签:张娜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