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一!潍坊临朐绽放文创之花

2024-09-25 10:25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通讯员 张聪 潍坊报道

  潍坊临朐选送的小品《爱在七夕》在第九届山东省小品新作展演中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最佳作品”奖,大型反腐现代周姑戏《重生》入选“全省十大优秀廉洁剧目”,舞蹈作品《丰收时节》在“引领新风尚 欢跃新时代”山东省广场舞展演活动荣获二等奖,周姑戏《望家乡》入选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小型剧(节)评比展演戏剧类参演剧目名单……2024年,在文艺创作领域接二连三的捷报,让临朐在群众文化大舞台上演了一出出“好戏”。

  山水与文化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对素有“小戏之乡”美誉的临朐而言尤为如此。山水固有大自然的厚爱,而文化更多源于临朐的大文化观。放大“山东戏曲编剧人才培养基地”“山东小戏创作实践基地”和“山东省艺术研究创作基地”三大平台优势,大力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和文艺精品工程,打造亮点工程,编织文化服务网,让群众小戏小剧文化迈向全民化时代,蹚出了一条沂蒙革命老区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源自山水、来自历史、出于民间的文化因子,把这座山水之城浸润成“文化临朐”。

  撂下锄头上戏台,庄稼汉登台当主角

  临朐县虽然多山多丘陵,却是一个文化底蕴异常深厚的地方。这个91.8万人口的小城,文化艺术人才就达3万之多,其中国家级艺术协会的会员有130余人。在临朐,即使行走在田间地头,不识字的老农也会从“头戴金冠压双鬓,帅字旗,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的唱词中熟知穆桂英、杨家将,把家国情怀刻在心里;初学说话的小娃娃也会吟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童蒙中领略到山川湖海的气度胸襟。

  小戏小剧传承发展亦是如此,临朐丰富人才培养、招募、引进形式,多措并举壮大小戏小剧创演队伍。

  ——实施“朐艺繁星”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分级开展文化培训、开展订单式文艺培训,将艺术普及从“庙堂之高”推向田间地头,每年开展流动性、菜单式文化培训500余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

  ——鼓励专业院团、庄户剧团和戏剧爱好者积极投身小戏小剧创演活动,全力培育壮大小戏小剧创演队伍,形成全县小戏小剧创演矩阵,“镇镇有剧团,村村有队伍”成为临朐小戏小剧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邀请知名戏曲戏剧专家,助力全县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多次邀请国家一级导演杨琨、国家一级作曲栾胜利、国家一级演员张玉臻、国家一级导演隋永毅、国家二级编剧王文章等知名专家参与剧目创演工作,打造了周姑戏《特别约会》《锦上添花》《黄河情》《重生》、快板剧《图啥》、情景剧《幸福路上》等优秀小戏小剧。

  “推动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推广工作深入开展,群众不仅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朱占花介绍,基于此,临朐通过建立县镇村三级文化人才队伍,实施文化人才“十百千”培训工程,开展“文化下乡”“文企联姻”、庄户剧团“进城比武”、民间艺人“擂台比拼”等活动,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实现“村村有队伍,人人能演出”。

  场院上摆起“龙书案”,家门口唱起周姑戏

  “把文化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送进百姓的心坎里,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县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宿万巡介绍,对文化底蕴深厚的临朐而言,小戏小剧如何传承发展有了遵循,变的是如何更好地迎合百姓口味,不变的是让百姓大饱“文化口福”。

  “这家伙什儿真全咧!”“你看,那好像是大提琴哎,电视上都是外国人拉呢!”“板胡和扬琴的手法真不赖!”“那敲打得也很给劲儿嘛!”在冶源街道某某村“百台小戏进千村”活动现场,演员们还没上台,村民们的注意力全在戏台下的乐师们身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其中有几个懂行的甚至凑上前,跟着鼓点“律动”起来。

  “都是农民!都是我们村里的人!”周姑戏《党的恩情说不完》的“总导演兼总编剧”冯美娥看到村民议论个不停,便紧着上前提高嗓音说道,像是在解释,又似在“炫耀”。听到这句话,乐师们敲打得更卖力了,鼓点和琴声缠绕成了一片。

  村民刘杨说:“现在,大家伙儿在地里干完活、吃完饭,最大的乐趣就是听村剧团吹吹打打地唱戏。”自从有了剧团,村子明显变得热闹了许多。村里人常常一边听戏、一边闲聊,融洽得就跟一个大家庭一样。

  坚持“政府搭台、文化唱戏”,临朐立足百姓大舞台年年搞活动、场场做出彩,贯穿全年的“唯实惟先、更好临朐”系列文化活动,每年开展400多场次、参与人员20万多人次的群众文化艺术节、“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小戏小剧等曲目都是必演的压轴好戏,让与黄土为伴背朝天的村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活力和希望,一台台艺术盛宴也唤醒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的文化自觉,从头发花白的农民到村小里的“红领巾”,都有满满的“艺术细胞”。

  为更好地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工作,让群众过足戏瘾,临朐县委宣传部、临朐县文化和旅游局联合镇(街、园、区)先后推出“百台小戏进千村”“朐艺繁星”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等文化惠民活动,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文化品牌,为全县各级人才参与文化活动、欣赏文艺演出、享受文化服务提供宽广舞台。每三年一届的临朐县群众文化艺术节,每年一次的元宵节街头民间艺术表演、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村一年一场戏”暨戏曲进乡村(社区)活动、临朐县传统工艺暨非遗博览会、“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全民阅读等,每年开展活动近千场,已成为临朐县群众文化的“金字招牌”,深入人心、深受喜爱。

  特别是“百台小戏进千村”,以临朐近年来创作的100余部优秀获奖剧目为主体,走进全县14个镇(街、园、区)近1000个自然村,集中展示“小戏之乡”取得的优秀成果,进千村入万户把精心烹制的戏剧大餐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这是一种双向的力量,‘种’下去的力量和‘长’出来的力量相生相长,送下去的文化‘种’进了广大乡村群众的心田。”临朐县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卢媛媛介绍,临朐探索“种文化”模式,全县349个中心村全部建起村文化大院或社区文化中心,采取“专家+文艺骨干+群众”培训方式,观众变成“创作者”,把送文化变为“种”文化,开出的是满城桃李春风。

  文化为“小戏之乡”赋能,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临朐县钟灵毓秀、人文荟萃,遗存星斗、文脉绵长。文化和经济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两个“车轮”,人文鼎盛和经济繁荣,历来是互相促进、交相辉映的关系。临朐坚持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城市形象“金名片”,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以文化人,用人文精神塑造城市特质。临朐以文化入手,以弥水为媒,将城市的C位都留给了城乡居民,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群众,在最核心的地段建设高品质的文化设施、公共空间。沿弥河先后建起文化中心(为民服务中心)、文化公园、滨河公园,布局文化雕塑、健身步道、历史画廊,串联公园绿地,打造临朐特色文化风情带。

  许多外地客人来到临朐,首先被临朐浓厚的文化氛围所震惊。来到临朐人家中做客,会发现每个家庭中都在显眼处悬挂字画,每个家庭中也一定有一人会写书法或者会画国画。会唱曲的小媳妇、喜丹青的老大娘、能编剧的庄户汉……作为“小戏之乡”,临朐县“草台戏班”“庄户剧团”比比皆是。活跃在民间的乡土剧团、秧歌、高跷、周姑戏等农家文艺班和庄户剧团就有400多支,文艺骨干有8000多人。

  正是临朐厚重、纯真的文化积淀,塑造了临朐人“质朴、诚信、耿直”的精神面貌,构建起了临朐主动谋发展、谋富裕的内生动力。

  ——以文惠民,升级文化事业提升民生品质。县级层面,打造主题多元、共享共赢的现代化新型公共文化设施,投资8.2亿元建设7万余平方米的为民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并免费开放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建成323处“幸福来临”惠民综合体,设置书画室、歌舞活动室等,在全市率先推动“三馆”创建为国家一级馆。镇村级层面,在14个镇街全部高标准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志愿服务力量,每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多次,服务群众8万余人。村级层面,建成34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0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餐厅”。

  ——以文兴业,绘就奇光异彩的产业图景。以文聚力、以文兴业、以文兴城,文化“软实力”,练就产业“硬实力”。临朐县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把握机遇、创新思维,不断激发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拉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拥有雕塑产业企业724家、个体360家,奇石产业企业118家、个体1159家,红木产业企业50家、个体129家,书画产业企业21家、个体114家,其中规上文化企业30家。2023年,临朐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5%。

  临朐着力在传统文化“两创”上下功夫,以“沂风朐韵”“骈邑古韵”非遗聚集区为引领,吸纳优秀非遗项目60余项,在全县14个镇(街、园、区)打造“非遗在社区”规范化示范点35处、标杆示范点13处,建成非遗特色村40余个,带动6000多人就业,非遗产品线上营销额每年近8000万元,人均增收2万元,实现非遗传承、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多赢,入选全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以文润城,推动文化与城市发展融合共兴。像临朐这样的县级城市,要想在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中找到结合点,只有实施差异化战略,突出地方特色,才可能找到出路。建设4200平方米的城市会客厅,布局山水之间、古骈风雅、临朐味道、书画之乡等八大板块,立体式全面展现临朐县经济社会和历史人文,彰显城市文明新风貌。

  投资3000万元提升改造李家庄龙泉小街,打造夜间文化打卡地,入选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投资10亿元建设万达城市综合体,实施城区夜景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发展夜经济。布局一批符合城市空间环境特色和人文特征的城市雕塑、文化小品,以绣花功夫实现公共空间微整治,塑造有格调、有温度的文化空间,城市辨识度进一步提高。

  “应当把‘以文兴业’作为文化建设的支撑点,将文化与产业一体谋划、系统推进,既谋求经济上的增收,也实现文化上的增值,实现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莹有介绍,临朐县坚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人文优势全面融入经济发展中,连续三年获评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连续两年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深耕山水禀赋,激活文化因子。“小戏之乡”临朐在文化振兴中一路高歌的故事,是临朐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些文化现象和行动吹拂进弥河岸畔每一个角落,塑形铸魂新一代临朐人尚礼自信的文化筋骨。

责编:潘 婷
审签:于明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