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

2024-10-15 20:58   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王丽臻 东营报道

  10月15日,东营区举行了“品质民生·幸福万家”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领域专场。东营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聂登凌出席会议,并介绍了东营区乡村振兴领域工作开展情况。

  聂登凌说,近年来,东营区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建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东营区先后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等,农业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随后,聂登凌从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介绍。

  聚力乡村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挖掘农业多重功能,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全区夏粮收获面积18.27万亩、单产416.51公斤、总产7.6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6%、1.15%、2.3%,实现“三增长”。秋粮预计收获21.87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5万亩,大豆单作0.7万亩,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实施小麦、玉米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全力落实包衣良种、深耕深翻等小麦关键技术,集成推广合理密植、病虫绿色防控、精量播种等玉米田间管理技术,着力提升小麦和玉米单产。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以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为导向,大力发展沿黄盐碱地都市现代农业,做足做实“土特产”文章,着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差异布局、错位发展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以近郊精品、精致、精细为特点的农业新业态。工作中,锚定“做实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加力加速现代农业新赛道”目标,整合各类要素资源,着力构建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集聚区,2024年实施的总投资12.25亿元的19个现代农业项目已全部开工,年度任务完成进度达83.5%。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一体化推进示范片区建设,不断提升整体风貌,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新打造高品质乡村休闲旅游线路4条,归寻小院、半日闲院等6个农文旅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开辟了“农路变景点、农区变景区”的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发挥中心城区地缘优势,常态化开展“周末请上车”“黄河大集”等活动,盛邦农业、双福花卉等11个特色园区常态化推出休闲采摘、教育研学等活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已成为新的市民近郊游“打卡地”。先后组织活动20余场次,接待游客约11万人次,拉动文旅消费1600余万元。

  聚力乡村建设,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区农村公路等级路占比、等级公路铺装率以及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均为100%,全区“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实现全覆盖,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99.84公里农村供水管网维修改造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保障能力稳定在98%以上。持续推进农村改厕行动,完成农村抽厕21928户,维修217户,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4%。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电代煤等工程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

  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统筹做好村居、空地等区域的环卫保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加快推进1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3个集中居住社区污水处理站改造提升工程,抓好农村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全力推进农村清洁行动。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春、夏季战役”,全域推进“三清一改二提升”,集中清理卫生“死角”、残垣断壁、“空中蜘蛛网”等重点问题,累计整治卫生“死角”106处,完成41个村庄、55公里弱电线路捆扎。开展村庄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年内累计清理生活垃圾9100吨、沟渠45公里、水塘34口、农业生产废弃物61吨,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有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系统抓好农业生产全环节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全区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全覆盖,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19%,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89%。《集成创新盐碱地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打造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先行样板》入选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聚力乡村治理,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统筹推进乡村各类组织建设,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深化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动态管理暂行办法、激励担当作为二十条措施,择优重点培养锻炼优秀村党组织书记10名,推动全区示范村党组织数量达到40%以上。选派46名区直部门单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建立健全派出单位“捆绑帮扶”等机制,发挥下派干部优势推动人才、农技、服务下乡,26个帮扶村被纳入跨村联建片区,借助社区市集、文旅市集等带货20余次,带动“麻湾西瓜”“龙居肉丸”“西高红薯”等60余种特色农产品增效10万斤以上,带动增收30余万元。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195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五有”文明实践站,推送年度重点文明实践项目120余项。高标准打造最美发布厅,新推出中国好人候选人3人、山东好人候选人1人、最美东营人候选人2人。发挥吕剧发源地优势,加强吕剧文化传承保护,打造沉浸式吕剧《时殿元》、现代吕剧《红枣树下》、吕剧小戏《都是贪心惹的祸》等剧目,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

  持续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网“两网融合”,落实干部包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发挥党员联户“街巷长”制度的撬动效应。深化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体化运行,分类解决各类民生事项和矛盾纠纷,总体化解率达到90%以上,初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深化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管行动,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年以来,累计整改问题合同1510份,追缴承包费、租赁费等3027.5万元,清收债权2867万元,收回土地等资产资源1.27万亩,年新增村集体收入1692万元。

责编:康梦芸
审签:赵 静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