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政”能量丨团市委深化乡村好青年赋能培育行动 奏响“青春之歌”

2024-10-16 10:43   大众网

  团市委深入实施乡村好青年赋能培育行动,创新开展“百站联百院”建设济宁“科技小院”活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奏响改革的“青春之歌”。“青创服务站”及“百站联百院”建设济宁“科技小院”工作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实施乡村好青年赋能培育,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青春模式”

  一是指引青创服务站发展“新方向”。青创服务站是团市委联合农商行打造的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实体阵地,2021年在全市范围推广以来,累计建成201家,实现全市156个镇街全覆盖。青创服务站延伸出“组织、政策、金融、培育、平台”等五大职能,选树乡村好青年1.8万余名。

  二是打造乡村好青年培育“新模式”。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围绕培育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的总体目标,开展乡村好青年赋能培育行动,将高标准推进青创服务站建设、服务乡村好青年上升到更高政策层面。围绕乡村好青年“选、引、育、管、用”链条,推动“内育”“外引”相结合,通过校地合作、产学融合等丰富好青年培育渠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是构建产学研合作项目“新路径”。由团市委牵头开展,招引涉农院校师生、实践团队等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围绕解决乡村好青年发展难题开展“百站联百院”活动,与涉农高校结对帮扶,增强青创服务站的农业服务水平。让农业科技真正“从田间来,到田间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实现乡村好青年培育、农业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向奔赴”。

  拓宽乡村青年人才引育路径,凝聚全面深化改革“青春力量”

  一是深化好青年赋能培育行动。汇聚组织、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合力,累计通过青创服务站“牵线”选树乡村好青年6500余名,举办培训研讨、现场观摩等活动283期,覆盖好青年1万余人次。积极与农商行对接,将3000余名好青年纳入重点金融支持“白名单”,累计授信2945户、金额12.75亿元,助力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二是强化星级青创服务站建设。对青创服务站实行“评星定级”,打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模式,形成“增星进位争先进”的良好氛围。2023年以来共评审星级青创服务站45个,其中“五星级”19处,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金融、培训、就业等服务。

  三是优化校地合作交流促帮扶。149个青创服务站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57所高校、109个院系结对帮扶,建立科技小院4个,涉农院系为当地解决各类问题20余项,受益群众2400余人。发挥“青鸟驿站”作用,广泛联系招募各高校在读博士生及驻济高校青年博士教师,建设博士小院4处,推动成立市、县博士生联谊会10个,吸纳博士生会员900余人,打通地方与博士生人才智力连接通道。

  开展“链条式”乡村振兴服务,书写全面深化改革“青春篇章”

  一是筑牢“人才链”,擦亮人才引育品牌。通过“百站联百院”建设济宁科技小院,将青创服务站打造成农业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引育的“桥头堡”。结合“三下乡”“优选济宁·青鸟计划”、大学生实习实践等,引进培养青年人才,为深化农村改革汇聚青春动能。今年以来,吸引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实干家计划”—“硕博先锋队”实岗锻炼、中国海洋大学“星辰计划”暑期实习、北京大学“力行计划”和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等70余个社会实践项目来济,覆盖5475名大学生、114支“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

  二是延伸“产业链”,优选地方特色好品。“百站联百院”依托校地协作,通过高校资源一对一帮扶,助力好青年产业升级。“科技小院”通过引入高校资源,延伸好青年产业,打造更多地理标识产品、“山青好品”,不断扩大特色品牌影响力。依托“博士小院”,推动“和美辛庄”五香煎饼成为北京孔府酒店、宝格丽酒店等星级酒店供应商,并与拥有150多家线下门店的北京市优秀杂粮煎饼连锁品牌虎头军建立合作。

  三是扩宽“创新链”,打造实践创新基地。“百站联百院”为高校学子提供了实践创新平台,2023年与北京大学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共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邀请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研究生社会实践团、清华大学“洞察中国”中外学生交流团开展感知行活动,不断拓展校地合作。通过“百站联百院”,形成农业与高校深度融合格局,催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截至目前,通过“百站联百院”校地合作共产生经济效益859.8万元。

责编:尹荣耀
审签:朱仙娉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