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2025年规划蓝图已绘就
2025-01-17 11:23 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张钟雯 枣庄报道
1月16日,市中区召开“实干争先,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区政府经济工作进展与未来展望新闻发布会”,市中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程俊雅与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市中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程俊雅发布了枣庄市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24年,市中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据统计,全区地方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53.4亿元,同比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3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各项经济指标均显示出“进中提速、量质双升”的积极变化。在工业发展方面,市中区以工业倍增为主线,大力实施“8010”对标登高行动和“百项技改”,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12.5亿元,增加值增长15%;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4.4亿元,增长13.2%。“四上”企业总数突破900家,营收过亿元企业发展到104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数量均大幅提升。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多家企业入围国家级和省级榜单。项目动能方面,市中区认真贯彻“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部署要求,110个省市区三级实施类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2亿元,72个项目竣工投产。同时,深入推进“企业满园”三年攻坚行动,产业发展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在民生保障和底线守护方面,市中区坚定不移强化民生保障,全年累计民生支出27.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9%。安全生产、环保督察、耕地保护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确保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展望2025年,市中区将以“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为抓手,聚焦“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总体目标,突出抓好“1个聚力突破”和“5个实干争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
市中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市中实践新篇章,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实干争先,经济先行,请问市中区发改局如何聚力突破项目建设,实现经济运行质效提升?
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军辉:2025年,市中区发改局将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经济形势,抢抓国家政策战略机遇,发挥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平台牵引作用,聚焦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对上争取等重点工作集中攻坚,以事事争先、处处实干的拼搏干劲,助力市中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以更实举措抓好经济运行质效提升。聚焦经济形势分析研判,认真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适时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建议,争当党委、政府经济运行决策参谋助手,推动2025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位、总量前移”,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同时,牵头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十五五”开局打好基础。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金正、卓山铁矿项目尽快投产,力争形成300万吨/年采选规模,推动矿山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推动鼎晟源锂电池满产达效、百川新能源等项目提速建设,联动发展风电、光伏、储能、氢能产业,打通新能源及锂电全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中建材深紫外石英玻璃、光芯高性能PPG盖板等项目加快建设,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未来易购、二手车贸易中心建设,做强国际闲置品循环数字经济产业园,全力推进鲁南超算中心算力服务、科大讯飞建成投产,助推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
二是以更快速度推动项目建设落地见效。2025年全区共入选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107个,总投资69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0.2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19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亿元;市级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127.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2亿元;区级重点项目73个,总投资37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4亿元。入选项目总数量、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均位居全市前列。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的理念,聚焦聚力重点项目建设“一号发展工程”,持续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用好用实领导帮包、专员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联席会议、手续办理首席服务代表等机制,一个项目一张图,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切实帮助企业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土地、规划、环保等各类手续问题。全力拉满项目建设“进度条”,加快中环智能制造、美康生物、鲁南超算中心等续建项目进度,推动国联未来数字新材料产业基地、枣庄市汽车综合国际贸易服务中心等新建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努力实现更多项目竣工投产、满产达效,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三是更大力度实现对上争取再创新高。围绕国家政策支持领域和市中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方向,积极申报争取更多专项债券项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项目通过省、国家审核,获得各类资金支持。重点关注城市西区供热管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绿色低碳污水处理厂建设及配套管网工程、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四十六中挖潜扩容、市中区实验幼儿园建设等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谋划完善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南部山区生态功能提升建设、汽车综合贸易服务中心、中环智能制造、枣庄应用职业学院、医养结合老年康养等项目申报地方专项债;聚焦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国特未来、超算中心、产业园河流防洪排涝建设等项目申报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鲁南文旅综合商业街区、鲁南智慧物流园、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纳入省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库,争取省预算内资金扶持;瞄准泉为、中建材等重点企业,提前谋划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争取省级专项奖补资金;依托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整合攻坚项目,力争“推动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省级督查激励事项评审成功。同时,我们还将组织企业积极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等各类荣誉试点;全力配合做好革命老区称号恢复、资源枯竭型城市试点申报;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助力项目建设、助推企业发展。
2、项目为王,落地为大,请问市中区自然资源局是如何为项目落地做好资源要素保障的?
市中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青: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中区自然资源局不断强化资源要素统筹、项目高效审批,进一步服务大局、保障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一是高效配置空间资源、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全面推进市中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YA4单元、(D06)03街区等13个单元(街区)控规市政府批复,覆盖面积约20.1平方公里,推动“城市西进”、涝坡棚改、美康生物、永正汽车城、泉为二期等各类重点项目用地、规划手续办理;完成GML4单元、QC2单元控规市规委会审查,编制面积约14.6平方公里;启动GML5等11个单元控规编制,编制面积约74.3平方公里,争取到2025年底完成我区主城区15个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全域覆盖工作。
二是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组织规划项目专家评审15次,组织项目编制交通影响评价8件。为土地出让、划拨等供地工作出具规划条件44项,为项目选址、规划复核出具规划意见26项,围绕项目审批和规划编制进行公示73次。发放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6张,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含临时)40张。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带人防审批)23张,批准建设面积1,303,191.03平方米,完成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或者认定18项,涉及建筑面积869,199.74平方米,其中“保交楼”和化解历史遗留项目7个。
三是优化城镇开发边界。积极开展涉及调整面积1858亩的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工作,5个镇的国土空间规划均已获得市政府批复;各镇上报“多规合一”村庄规划15个,已通过区政府批复,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核备案。
四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强支撑。2024年将新增耕地项目、增减挂钩等项目约2104亩及时纳入日常变更,为全区土地要素保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挖存量。加大土地挖潜,盘活低效闲置用地635亩,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739.2亩,实现资源焕新。保指标。耕地占补指标入库1491亩,全区形成增减挂钩结余指标644亩。保征地。梳理全区项目土地要素需求,根据政策要求分两期编制成片开发方案,目前第一期方案已基本编制完成。2024年完成9个批次约1342亩土地批复,保障了凡华教育、和锦金属、泉为、乐普、东海路小学、涝坡棚改等项目用地需求。强供地。全年共为各类重点项目供应土地2042亩,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
实干争先开新局,凝心聚力谱新篇。今年,我局将深度挖掘新增耕地潜力,穷尽一切手段,确保重点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能有空间落位、能有用地指标使用、能快速审批,实现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运行。
一是持续深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础上,完成15个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市中区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全覆盖。深入推进镇村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成果顺利通过省、市审核,及时纳入“一张图”系统备案,指导乡村振兴项目用地建设。持续跟进市中区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工作,保障近期重点建设项目顺利落地。
二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服务机制。全面梳理省市区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为项目落地做好土地征收等基础工作。进一步梳理2025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项目情况,待具备报批条件后立即组卷上报。根据土地成片开发方案及征收进度,合理安排供地时序,成熟一宗供应一宗,计划全年为国特未来、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枣庄市汽车综合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智能机器人和氢能源卡车开发项目等各类重点项目供应土地1800亩。
三是加强指标要素谋划保障。对城市西进片区的住宅用地开发提前布局,完成西王庄镇高庄村、西王庄村的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方案报批,确保节余指标合理使用,为城市西进土地开发创造条件。主动向上请示汇报,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沟通,及时掌握“大占补”最新政策动态,做好耕地占补政策改革后占补指标保障基础工作。
3、区生态环境部门如何以环保工作为抓手助力市中项目建设“开新局”?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市中分局党组书记、局长 于殿亮:近年来,区生态环境分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有解思维,盯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4年市中区空气环境质量综合质量指数同比改善6.3%,6月、7月、8月量化考核均为全市第2位,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推进会在市中区召开。市中区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西大楼省控断面、苗庄市控断面优良水体比率达到100%,尤其是西大楼省控断面连续2年单月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完成省、市、区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市中区环境要素保障持续加强,2024年深入核实挖潜污染物总量指标120余吨,有效保障一批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建设,项目审批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今年,区生态环境分局将认真落实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区人大、政协两会等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以工作“实干争先”为主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职能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市中“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总体目标,持续提升环境监管与服务效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动担当作为,优化服务流程
一是坚持主动靠上,提升服务温度。紧密联系招商部门,打通各部门及数据平台间的信息壁垒,全面掌握建设项目动态信息。主动对接建设单位,全流程跟踪服务,准确把握审批要求,优化审批流程。对省、市、区重点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和跟踪帮包制度,通过提前介入、上门服务、即来即审等方式,及时解决办理环评手续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确保项目环评及时报批。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服务进度。不断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落实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惠企减负政策,持续做好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简化、跟踪监测工作,供入园项目免费使用,为项目环评办理节约成本,实现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高效联动。
三是坚持精准帮扶,增强服务力度。聚焦排污许可证办理工作提质增效,创新排污许可规范化管理“一张清单”,全面梳理填报问题,全过程提供技术指导,逐一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企业落实好排污许可管理各项要求,切实强化排污单位的主体责任。
树牢有解思维,助力项目落地
一方面,做足开源“加法”强供给。针对市中区排放总量紧缺问题,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及时掌握最新的总量指标管控规范及要求,全面梳理可挖潜项目,通过查询印证经营状态、规整查阅电子档案、现场逐个比对核查等方式,结合实际深入核实挖掘可利用污染物总量指标,持续推进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有效缓解项目建设总量不足问题,切实保障项目落地建设。
另一方面,做细节流“减法”降排放。深入了解短缺指标替代政策要求,协商第三方团队详细核实拟建工程治污效率、技改前排放总量等指标,精准核算新上项目总量。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减排,打造新能源非道机械应用示范企业,推进建设移动源新能源化试点,采取源头替代、设施更新、工艺升级等方式,最大限度腾出“可替代总量指标”。通过腾新、核减双向发力,弥补指标供需缺口,实现总量挖潜与减排降污共进。
强化底线意识,守好生态红线
一是探索“局队合一”工作模式。在分局逐步推广“执法+采样”双证上岗,实行“执法监管+现场监测”“入企帮扶+隐患排查”等协同联动工作模式,践行“进一次门办多件事”服务理念,在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的同时,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
二是坚持“无人打扰”执法方式。认真落实执法正面清单,积极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充分利用在线监控、无人机、自动监测等技术手段,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提升环境监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三是践行“包容审慎”柔性监管。落实“无事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严惩恶意违法”监管模式,2024年对信誉良好、首次或违法行为较轻的企业依法依规不予处罚、减轻处罚11家次,共计84.8余万元。分局将继续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引导企业积极改正违法行为,主动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最后,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对市中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支持,区生态环境分局将以“事不避难、干则必成”的信心决心,全力以赴抓好市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市中高质量发展贡献环保力量。
4、面对当前工业经济形势,区工信局作为工业经济发展主管部门,打算如何贯彻落实区委“实干争先开新局”的会议精神?
市中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成:区工信局将主要从四个方面推动会议精神落地见效。
一是聚焦经济运行,做大经济总量底盘。持续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质效,月度开展分析研判,重点关注泰和科技、正凯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及化工、纺织等主要行业,全力保障工业经济主干稳中向好,切实发挥其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谋划梳理2025年“百企膨胀”清单,一企一策明确膨胀目标、支撑项目、推进措施,推促动量企业增能扩产、创新求进,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体量规模;坚持项目驱动导向,深入挖掘工业经济增长点,密切关注工业项目进展动态,重点扶持晟达菲尔年产6万吨高端石榴汁饮料、九州矿业年产30万吨铁精粉深加工等去年以来新上的15个项目投产达效,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量扩规;发挥考核督导作用,强化镇街考核意识,上下共同发力,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保持全市领先位次。
二是聚力智改数转,塑造技术竞争力。紧握时代发展脉搏,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跟紧产业数字化变革及绿色化转型趋势,立足全区工业经济实际,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整体思路,深入实施“技改焕新四个提升”专项行动,盯紧抓牢中建材光子科技玻璃光纤预制棒管技改项目、中联水泥5000t/d熟料生产线节能减排项目等过亿元技改项目的纳统工作,确保应统尽统形成有效投资,重点推动恩埃斯机器人生产线智能化提升改造项目、鼎晟源锂电池生产线扩建项目等技改项目的建设步伐,增强工业企业技改主动性,特别是加快传统企业技改改造进程,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加大新兴产业培育,积极招引未来产业,优化改善工业整体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以泉为新能源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录为契机,进一步拓宽“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加快鲁南超算中心建设,完善5G基站、千兆光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全力推动数实经济深度融合。
三是聚目头部企业,培育高成长性企业。深入摸排、动态更新“小升规”后备企业库,健全完善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为主体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2025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高成长型企业26家以上,持续激发工业企业发展潜力,不断扩大巩固企业自身优势,推动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坚持培优扶强,深入推进工业企业“8010”对标登高行动,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2025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5家,集中优势资源要素,适当倾斜加速培育,持续增强龙头骨干企业对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带动引领作用,促使产业集聚裂变,进而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工业发展底气,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聚心帮扶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增进对企业交流深度,强化企业技术竞争、质量竞争意识,转变提升发展思路,积极吸纳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秀管理经验,从“低价走量”逐步转变为“稳价高质”,增强工业企业发展平稳性和向好力。建立全区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确保全年完成新增工业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吸引优质企业项目落户,提升产业集聚能力,促使更多优秀企业来区投资发展。树牢与企业一起成长的服务理念,践行“无事不扰、蹲身服务”,进一步发挥好企业服务团队的作用,时刻关心企业发展,加大帮扶工作力度,积极助企纾困解难;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助企争取奖补资金,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共同促进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