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历史足迹——临朐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纪实

2024-09-19 14:18   海报新闻

  临朐县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总面积1834平方公里。自西汉置县迄今两千余年,赋予了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积淀。临朐,就像一位安静的守护者,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临朐县陌野间迎来了一支特别的探索队伍——文物普查队。今天,让我们跟随普查员们的脚步,走进他们的工作之中。

  古村遗梦,洛阳铲下的回响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时,刘玉姣和郎丰刚已经带领队友们整装出发了。他们背负着专业设备,如:洛阳铲、GPS定位仪、地质雷达等,踏上了前往古村落遗址的征途。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寻找一个在地方志中有记载,但已几乎消失于现代视野的古村落遗址。”刘玉姣站在队伍前,声音坚定而有力,“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我们文化根脉的守护。”

  我跟随着普查小分队一行人的脚步,来到了那片曾经的古村落遗址。如今,这里已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绿油油的农作物覆盖,没有丝毫古建筑的痕迹。但普查员们知道,正是这样的地方,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历史遗迹。

  郎丰刚首先拿起洛阳铲,这是他们寻找地下遗迹的“神器”。他选定了一个位置,那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可能有所发现的地方。他沉稳地挥动铲子,一铲接一铲地深入土层。每一次下铲,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期待着历史的回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们轮流上阵,汗水浸湿了衣背,但他们的眼神却愈发坚定。终于,洛阳铲带出了与周围土壤截然不同的土样——那是经过人工夯实的土层,正是古村落存在的确凿证据!

  这一重要发现,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他们迅速反应,利用先进的设备,对现场进行精确的标记与测绘。GPS定位仪精准地捕捉着每一个坐标点,为后续的考古工作铺设了坚实的基石。无人机在天空中缓缓盘旋,它的高清摄像头从高空捕捉到了遗址的初步轮廓。与此同时,地面的队员们也不闲着,他们利用专业设备进行着细致的测量,每一个关键数据都被他们认真地记录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几片古瓦和碎瓷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遗物,却是古村落曾经繁荣与辉煌的见证。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准备带回实验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普查小分队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虽然他们没有找到完整的古建筑群,但通过这一天的努力,他们不仅确定了古村落的大致位置和范围,还收集到了宝贵的文物资料,为后续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摩崖石刻,千年风韵的凝视

  临朐县五井镇的大地怀抱中,隐匿着一段跨越千年的故事。它安静地镌刻在虎耳山的摩崖之上,等待着人们的探寻与倾听。这就是“马庄摩崖造像”的传奇,一段关于信仰、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史诗。

  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虎耳山的蜿蜒小径上,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登而上,穿梭在密林之间,尘世间的喧嚣逐渐远去,只留下一片宁静与神秘,我们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当我们抵达山腰处的摩崖石刻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震撼不已。一块巨大的石壁上刻满了文字和图案,有的清晰可辨,有的则已模糊不清。这些石刻内容涉及宗教、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料。

  临朐县马庄摩崖石刻,坐落于五井镇马庄村东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上,是一处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迹。这组摩崖造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的目光。

  马庄摩崖石刻构图复杂,雕工精细,每一刀一凿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虔诚之心。主尊佛像以半跏趺坐姿,端坐于须弥座上,面部虽历经沧桑,但仍能感受到其庄严与慈祥。头饰双层莲瓣形项光,短颈圆肩,内着僧抵支,外披双颌下垂式佛衣,形态端庄而典雅。其右手臂平抬上举,虽已残损,但仍能想象其当年指引迷津的慈悲之态;左臂下伸,同样因岁月侵蚀而略显斑驳,却更添了几分古朴与沧桑。

  在主尊佛像的两侧,雕有两小龛胁侍菩萨立像。她们肩宽臂粗,形体健壮,立于仰覆莲形台座上,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净土。这些胁侍菩萨虽然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但她们的姿态与表情依然栩栩如生,展现出唐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摩崖石刻的上部还雕刻有一座佛塔,由两条腾龙托塔,呈飞升状。龙姿矫健,塔为覆钵形宝塔,整个画面既生动又和谐,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氛围。这座佛塔不仅是唐代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此外,马庄摩崖石刻还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之中。站在石刻前,可以俯瞰整个马庄村,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而一侧的虎耳洞更是为这处古迹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趣味。洞口面西,高3米,深5米,边长10米许,广而不深,大如三间屋,形似虎耳。站在洞口,不仅可以避风雨,还能远眺山色,别有一番风味。

  正当我们沉浸在对造像艺术的赞叹中时,一位老者悄然而至,站在我们身旁。他是马庄村的村民马洪文,是这文物的守护者之一。他向我们讲述了关于马庄摩崖造像的传奇故事。

  据说在唐朝末年,五井一带遭受了连年干旱,庄稼枯黄,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就在这时,一位云游四方的高僧路过此地,目睹了百姓的疾苦,决定在此开凿佛像,祈求上苍降雨解旱。村民们纷纷响应,捐资出力,共同参与了这一浩大的工程。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佛像终于凿成,天空果然降下了甘霖,解救了百姓的困境。从此以后,这尊佛像便成了村民们心中的守护神,代代相传。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马庄摩崖造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2013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这珍贵的石刻再次引起了世人关注。经过专家的鉴定与评估,它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与重视。如今,马庄摩崖造像依旧静静地矗立在崖壁之上,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人间的沧桑。那些关于信仰、艺术与自然的故事,如同山间清泉一般,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成为永恒的记忆与守望。

  在归途中,队员们互相对视一笑,眼中既有疲惫也有满足。他们深知,这些造像不仅是石刻的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信仰的寄托。他们决定要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珍惜这份历史的记忆。这一天,虽然是一天平凡的劳作,却蕴含着非凡的意义。

  对于临朐县的文物普查员们来说,平凡的每一天,都是非常不平凡的。他们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历史的深度;用自己的双手,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今天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对历史的一次致敬,对文化的一次传承。在临朐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将继续前行,探索未知,守护文化,让历史的光芒永远照耀着未来。

  文/鲁强(山东省临朐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诗词学会、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副秘书长,临朐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东镇诗词》微刊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曾获“中国文艺百花奖”“国家文艺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作品多见于《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神州》《散文百家》《鸭绿江》《中国诗歌作品选集》《中国楹联报》《作家报》等。)

责编:王潆梅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