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接诊14例,儿童误吞异物怎么防?

2024-10-25 14:38   长沙晚报

  近日,10个月大的株洲宝宝小山(化名),在家玩玩具车时,好奇地将纽扣电池放入嘴中吞下。小山爸爸通过监控发现后,赶紧带孩子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近半个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共收治了14例,开展了8台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手术。取出的异物包括硬币、回形针、棒棒糖棍子、磁力珠、纽扣电池等。

  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红梅提醒,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将小物品放入口中,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保护,一旦发现孩子吞咽异物,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保持冷静。

  “电池滞留在同一个地方,如果超过12小时,肯定会造成腐蚀和穿孔。”赵红梅介绍,由于小山没有出现任何不适,而且体内电池位置不断变化,判断自行排出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先行住院观察。

  异物卡顿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会导致各种不同的表现。比如异物在胃内或者肠道内时,大多没有明显的不适表现;而当异物卡在口咽部、食管内时,患者不适症状较明显,可表现为咽喉疼痛、口水增多,甚至带血,有异物阻塞感、吞咽困难,并可出现恶心、呕吐、咳嗽、气促等症状。年幼的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消化道异物时,往往不能详细描述不适症状,通过观察体征,可发现其拒食、流口水、唾液带血、呕吐、呼吸困难、气喘、出现过激的情绪动作等异常表现。

  异物进入消化道存在多重风险。尖锐或硬质的异物(如鱼刺、鸡骨头、玻璃碎片)可能划伤或穿透消化道黏膜,引起口腔、咽喉、食管、胃或肠道的损伤。严重的穿透伤可能导致器官穿孔,进而引发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甚至需要外科手术的干预。

  较大或难以消化的异物(如硬币、玩具小部件)可能堵塞食管或肠道,阻碍正常消化功能,引起剧烈的腹部疼痛、呕吐等症状,长时间的阻塞还可能导致肠壁缺血、坏死乃至穿孔。

  异物滞留在体内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导致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特别是当异物造成黏膜损伤时,感染风险进一步增加。长期停留的异物即使不直接造成损伤,也可能引起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形成肉芽肿,影响消化道的功能和结构完整性。

  同时,对于儿童,经历消化道异物事件可能留下心理阴影,出现厌食、惧怕进食等问题,影响正常的成长发育。

  消化道异物如何预防?第一,关注孩子所处环境的环境安全。定期检查家中的小件物品,如纽扣电池、硬币、小玩具零件等,确保它们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尖锐的桌角、柜子边缘应用软垫包裹,避免儿童碰撞后误吞脱落的小零件。所有药物都应放置在高处且带锁的橱柜内,避免儿童误食。

  第二,重视孩子的饮食安全。确保儿童的食物被切割成易于咀嚼的小块,避免整颗坚果等圆形水果未经切割就被吞咽。幼儿吃饭时应有大人陪同,避免边玩边吃,确保食物充分咀嚼再吞咽。尽量避免让儿童食用含有骨刺、果核的食物,以及未煮熟的蔬菜和肉类。

  第三,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教导儿童不要将任何非食物放入嘴里,强化“不是吃的不能放进嘴里”的安全观念。父母及照顾者应作为榜样,不在儿童面前随意将非食物物品放入口中,例如笔帽、钥匙等。

  第四,在给孩子买玩具玩游戏时,注意游戏安全。购买玩具时,选择符合年龄段的安全玩具,避免有可拆卸小部件的玩具。当儿童玩弄小物件或拼图类玩具时,应在成人视线范围内,随时提醒和纠正不当行为。

  第五,家长及时做好应急预案。家长应该学会基本的急救技能,如海姆立克手法,了解异物卡喉的初步处理方法。

  (全媒体记者 徐媛 实习生 丁子鸣 通讯员 刘钞)

责编:孙海燕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