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乐第一书记张松伟:“担当”铸就乡村振兴路
2024-11-17 21:06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焦雪 通讯员 张磊 孙欢欢 潍坊报道
在潍坊昌乐县红河镇官庄新村,有一位备受村民赞誉的人。他就是潍坊市国资委派驻第一书记张松伟。怀着对乡村发展的热忱与担当,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华丽乐章。
走进官庄新村,焕然一新的景象映入眼帘。在与张松伟的交谈中,我们逐渐揭开他助力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
筑牢党建根基,打造服务阵地
张松伟深知,党组织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力量。“要想村子发展得好,必须把党组织建设好,让它发挥引领作用。”围绕增强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张松伟积极行动。他引进资金25万多元,对2个自然村的村级组织办公场所进行规范化提升。这些办公场所不再是陈旧简陋的样子,曾经1984年建成的土坯墙办公室,在他的努力下焕然一新。前后窗户换成了断桥铝,党员活动室也重新配置了桌椅板凳,整体布局按照“五位一体”要求,涵盖日常办公、村民议事、党员活动、群众娱乐、便民服务等功能,高标准推进村级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如今,这里成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官庄新村“两委”成员孟凡亮感慨地说:“现在我们的党员活动更有氛围,大家的凝聚力更强了,工作起来更有劲儿。”
培育人才队伍,激发内生动力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关键。面对村党员干部存在的年龄结构老化、能力素质不高、内生动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张松伟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他定期举办“第一书记大讲堂”,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还经常组织对标学习活动。截至目前,先后举办大讲堂3次、外出学习2次。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发展了2名80后的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通过这些举措,村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发展思路逐渐清晰,工作作风得以转变,服务意识也大大增强。
发展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村集体收入薄弱一直是制约官庄新村乡村振兴的瓶颈。张松伟深入调研村庄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因村制宜。他协调近20万元资金,对100余亩村集体荒滩地进行开发利用,发展速生用材林种植项目。这个项目意义重大,在一个种植周期内,预计平均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左右。谈到这个项目,张松伟眼中满是期待:“这不仅能增加村集体收入,更能为村子的长远发展打下经济基础。”
提升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乡村建设关乎村民的生活质量。张松伟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先后投入8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600多米的新建排水渠、2000多平方米的沥青铺设道路、1800多平方米的硬化地面、15盏太阳能路灯以及村内部分道路两侧的绿化,这些改变让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提升。村民刘信高兴地说:“以前闲下来没啥事儿干,现在每天在这小广场玩玩,还有节目看,很开心啊。村里的路好走了,晚上路灯也亮了,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了。”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张松伟对村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执着追求。
丰富精神文化,倡树文明新风
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落下。张松伟组织村民成立了一支12人的“槐花谷秧歌队”。利用空闲时间,秧歌队排练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文艺节目,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到目前为止,秧歌队已经排练舞蹈文艺节目4个,开展文艺演出活动8次。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宣传引导群众推进移风易俗,增进邻里团结,让文明新风在官庄新村盛行。
聚焦民生需求,践行初心使命
驻村以来,张松伟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他先后走访党员群众207户,召开座谈会9次,收集村民意见建议10余条,协助1户困难家庭办理了低保、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手续。他协调投入5万多元,修建村民健身广场、安装老年人活动中心取暖设施,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场所保障。他说:“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要尽力为他们解决困难。”
在官庄新村的一年时间里,张松伟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他与村民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早已成为这个村子的一分子。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驻村工作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却肩负着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要打实谱、谋长远,不搞‘面子活’,不走‘短平快’,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张松伟的这番话,道出了他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定信念。
未来,张松伟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将在持续抓好强班子带队伍、办实事惠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村级治理,持续完善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他将继续用行动守护初心,用担当践行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驻村帮扶的每一步,为官庄新村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让这里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他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续写更多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