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自种蔬菜包饺子 山东济宁这所学校的课程“色香味”俱全

2024-11-30 19:37   央视网

  “这是学生们自己烙的锅贴,可以吃,很香的……”尚未踏入教室门槛,媒体采风团成员们已经可以在学校走廊闻到蔓延开来的诱人香气。教室里,参与烘焙体验课程的学生们正热火朝天地烙着锅贴,沉浸在一片忙碌而欢快的气氛中。

  11月29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本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的浓厚氛围。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本部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学校秉承着“办一所适合师生发展的精品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以各种形式和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学生素质教育中,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下一代的心中。

“知识长廊”景观。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走进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本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随处可见。“百家姓”雕塑、“浣笔泉”石雕、防腐木廊亭、儒家格言“参天树”,一步一风景,一景一故事。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挖掘并利用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来装点校园环境。这样的布局不仅可以让师生在美的享受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还确保了每一处设计都兼具实用性、审美价值与教育意义。

  校园课程坚持五育融合。在书法课堂上,学生们手持毛笔,专注地临摹着黑板上的汉字。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笔法的轻重缓急、结构的疏密有致。从横平竖直的一笔一划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书写的技巧,更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韵味。在劳动课堂上,学生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各项实践活动中。他们或是在小心翼翼地雕塑陶艺,或是在认真地拼插古建纸模,或是在熟练地擀皮包饺子,或是在种植实验基地里精耕细作地栽种蔬菜……劳动课堂不仅教会了学生们实用的生活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意识。

学生在劳动课堂上学习包饺子。

  “在课程融合上,我们结合各学科特点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积极开发济宁汉碑课程、趣味陶艺课程、传统美食课程、中药种植课程等富有传统文化基调的特色校本课程,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全方位地领略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本部执行校长朱云峰向记者介绍,目前学校开发实施了包括国画、陶艺、编织缝纫、象棋、围棋、中国结与十字绣、古筝等在内的三大系列22门校本课程,并把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统一管理,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心仪的课程,如同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使学生们各展其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经典浸润,以文化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功效深沉而恒久。

责编:李 慧
审签:朱仙娉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