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四普认识古建|“二梁不在大梁上”古建筑中的瑰宝:宁阳颜子庙

2024-09-05 10:27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朱德蒙

  山东是文物资源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全省不可移动文物3.35万处,其中建筑类有1.5万余处。

  当前,山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实地调查正在进行中。随着四普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古建筑、近现代建筑进入大众视野。除了泰安岱庙、曲阜孔庙、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群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建筑,还有一些极具文物价值,但并不为人熟知的建筑,此番也一一露出“真容”。

  如今,借由四普,跟着文物普查员观瞻这些极富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翻开营造齐鲁新的一页。

  对颜子庙开展文物普查

  位于泰山南麓的泰安市宁阳县,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据史料记载,东汉初废侯国置宁阳县,宁阳之名由宁乡更名而来,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截至目前,共普查登记各类文物遗址、遗迹420余处,其中公布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4处,比如1959年首次在县境东部磁窑镇堡头村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等。

  8月21日,宁阳县四普工作队对国保单位颜子庙和颜林进行实地调查。

  一早,普查队就来到了颜子庙所在地鹤山镇泗皋西北村。在村里,队员们和镇文化站负责同志一起邀请了泗皋西北村村干部、群众代表和退休教师代表一起座谈,交流村史及收集相关文物线索。

  在了解完村史相关情况后,工作队和村民们一起来到颜子庙和颜林,进行文物点的测量、拍照和记录。

  据悉,国保单位颜子庙木架结构虽经749年的历史,但除门窗外,均没有更换原初建时的构件,仅对部分断裂构件采用物理机械加固法进行加固,完整保留了初建时的建筑特征。

  现场,普查队员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填写四普表格;有人负责用手持机、RTK对本体及院落高度、宽度、长度进行测绘、定位;有人负责用相机拍照。测量结束后,队员将无人机升空,对整个文物点进行多角度、多位置的拍摄。

  “目前,宁阳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有74处,共有76名乡村文物保护员(看护员)进行现场看护保护。”宁阳县四普工作队队长徐承军表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是一项全面了解地方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文物保护能力、推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重要工作,“这次普查不仅是对国家文化遗产的一次全面盘点,更是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一次深化和提升。我们将普查工作与古建筑抢救维修进行有机结合,使得濒临倒塌的古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助推宁阳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颜回短暂而贤仁好学的一生

  孔子一生弟子众多,相传他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位列贤人之首的便是“复圣”颜回。

  颜子(前521年—前481年),名回,字子渊,即颜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颜回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多次称赞他贤仁好学。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记载:鲁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贤仁好学的短暂一生令人嗟叹。他的后人们修建了颜子庙,以祭祀先祖。宁阳颜子庙便是如此。据《颜氏族谱》记载:“颜氏五十二代孙颜仙、颜俊、颜和徙居宁阳泗皋村,五十四代孙元代泰安州太平镇巡检颜伟,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奉敕监修泗皋祖庙。”

  宁阳颜子庙亦称复圣祠、复圣庙,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北长109米、东西宽37.33米,从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庙门、仪门、大殿,左右配有东西厢房。庙门和仪门均为三开间,灰瓦硬山顶,清代穿堂式建筑。

  1991年4月,著名建筑学家郑孝燮在对大殿进行鉴定后,认为木架结构为最初建造的木构件,属于典型的元代特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古建筑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2000年5月,被山东省文化厅、建设厅公布为省级历史优秀建筑;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圣殿为颜子庙主要建筑,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给人以挺拔雄伟之感。

  主殿三开间,面阔11.06米,进深5.8米,通高6.5米。灰瓦悬山顶,饰吻兽。前出月台,月台正面置五步垂带踏跺,两侧置五步抄手踏跺,台明上四周现存望柱卯口遗迹。明间四扇隔扇门,宽3.7米,高2.6米,次间槛窗高宽1.6米,宽1.42米,前檐下施单抄四铺作斗拱,明、次间均施两朵补间铺作,后檐为封护檐。

  其中,殿顶木构架较为特殊,四椽栿为弯曲的自然材,与其上平梁不在一条竖直线上,俗称:“二梁不在大梁上”的特殊造型。大殿虽然只有三间,工匠们仍设计使用了大梁、平梁、顺梁,共计14架之多,并且用料粗重,六架平梁由横在大梁上的四架顺梁承托,除了两山墙内的重梁以外,其余四架平梁均错出大梁。

  明间两缝四椽栿承托四缝平梁,四椽栿上置柁墩承托顺梁,顺梁悬挑雷公柱,其上承托平梁,明间平梁上置大斗和八棱形蜀柱,蜀柱上置大斗承托脊檩、脊枋,明间平梁下和随梁枋间置隔架科斗拱;明间在平梁两端、中部及金檩枋中部置斜撑共同支撑脊檩下雷公柱,形成类似藻井的造型,起到了装饰作用;次间顺梁上置隔架科斗拱托平梁,平梁上置柁墩、八棱形蜀柱;前后檐金檩枋间置隔架科斗拱,平梁上使用了叉手和八棱形蜀柱,蜀柱间纵向使用枋材,加强纵向连接。

  前檐柱柱头有卷杀,柱侧角明显,檐柱径与柱高比例为1:8.3,举架和步架之比为1:4,二梁错位于大梁之上,扩大了明间的面积,这个设计十分巧妙,还创造了用二梁划分房间“明三暗七”的建筑实例,也是宁阳颜子庙建筑的突出特点。

  事实上,以当时的条件,能做出这样的跨度结构,且整个结构的受力分布如此科学,在全国现存古建筑中罕见,而这种风格的元代建筑,全国仅存这一处,文物价值极高,被古建筑专家称为“活标本”,这也充分反映了宋元时期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创造才能。

  历经749年至今,宁阳颜子庙静静伫立于泰山脚下,见证岁月流转,亦见证着后世人对复圣颜回的万流景仰。

责编:王潆梅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