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黄河新变|告别39年石头房搬进新小区

2024-09-19 14:27   大众新闻

  口述人:翟永 孝兴家园22社区3号楼居民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原来频繁的黄河水患,是我们这些滩区村民的“梦魇”。听父亲说,以前洪水过去,往往庄稼绝收,甚至房倒屋塌……

  我的老家在长清区孝里街道孝里二村,距离黄河岸边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家里搬迁之前住的还是1982年我1岁的时候父亲盖的石头房子。近四十年的风吹雨打,老房子早已破旧不堪。村里除了主路,胡同还都是土路,一到下雨下雪,只能踩着泥走。由于缺乏规划,各条胡同也都很窄,家里买了车后根本开不进去,只能停到村里大路上。

  孝兴家园22区3号楼居民翟永

  2017年,山东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我所在的长清区孝里街道孝兴家园就是全省最大规模的黄河滩区迁建集中安置区。告别透风漏雨的老旧石头房,搬离水患频发的黄河岸边,如今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迁建的时候,我们家是7口人,选择了孝兴家园22区3号楼9楼和10楼各140平的两层房子,父母住楼上,我们住楼下,方便生活上的照顾。都说老人故土难离,年轻人更愿意搬上楼住,但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方便的衣食住行,让我爸妈也喜欢上了这种城里人的生活。

  上楼之前,我们就把家里的农具和老家具一股脑儿卖了,老人年纪大了,也不让他们种地了,把土地流转出去,7亩地每年能拿七八千的流转费用。我和妻子在镇上的同一个工厂上班,每个月一万多块钱的工资收入,现在一家六口人生活过得很舒适。

  孝兴家园22区3号楼居民翟永的妻子朱荣荣

  每天早上吃完早饭,我和妻子开上车先把上六年级的二女儿顺路送去孝里中心小学。孩子新建的学校教室宽敞明亮,还有阅览室、音乐舞蹈室、高标准运动场……结束了我们小时候上学“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历史。8点我和妻子准时到厂里打卡,中午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下午5点下班。我们厂百十来人,80%都是像我们这样的滩区迁建居民。

  说起搬迁后的生活,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生活品质的提高。原来在村里,买个东西都不方便,年轻人还可以开车、坐车到镇上,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只能赶5天一次的大集。现在小区周边配套特别完善,有华联这样的大超市,也有很多商业街上的门头房,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几步路就能到。社区里还配套建设了卫生室,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再也不用着急忙慌的跑老远到镇上去看病。

  翟永一家在迁建后新房子里拍的全家福

  原来在农村,最头疼的是夏天的上厕所和冬天的取暖。农村的旱厕,不说夏天的臭气熏天,单是苍蝇和蚊子就让人受不了。冬天烧土暖气取暖,效果一般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住上新楼房,家里老人最满意的就是冬天的集中供暖,和过春天一样。老人们除了平时下午接孩子放学,其他时间就是看看电视,或到楼下健身设施那锻炼锻炼,找老邻居们聊聊天、打打牌,日子过得很安逸。

  挪出“穷窝”,搬进新小区,孩子上学条件更好了,老人生活更舒适了,我们也有了更顺心稳定的工作,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大众新闻记者 姜斌 整理)

责编:王逸群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