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区振兴街道:“双螺旋”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2024-09-20 16:53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牛怡然 聊城报道

  近年来,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八一社区党委秉持“党建引领,服务为先”的治理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轴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党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双螺旋”联动治理机制,推动多方力量融合共治,建设服务型社区,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双螺旋”联动解决居民关注的“堵点”“痛点”

  走进八一社区萃文名居小区,车辆进出有序,环境干净整洁,曾经矛盾频发的问题小区变成了人人称赞的“花园式”小区。过去该小区因为建设前期遗留问题,存在两家物业企业,小区管理混乱,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居民怨声载道。社区党委第一时间实地了解情况,宣传发动居民参与小区业委会组建,选举全过程把关,社区党委主抓业主登记、选票统计等关键环节,选举成立小区业委会,业委会主任由人大代表、网格支部书记担任。小区业委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协调,组织小区居民对两个物业的服务、管理多方面进行打分投票,通过优胜劣汰机制选出服务好、口碑好、能力好的物业继续为小区服务,获得小区居民对“红色业委会”的认可与支持。社区通过深化和完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架构,以及“社区居委会—红色业委会—物业企业”的居民自治体系,形成了紧密的“双螺旋”联动机制,将党建引领的影响力从社区层面拓展至小区、楼栋等基层治理的末端。辖区31个新旧小区全部圆满完成了小区业委会的选举工作,积极协调解决小区问题45起,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为社区服务注入了“红细胞”的强大能量。

  “全科社工”盯网格、钻业务,强化社区治理力量

  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开展精准服务,这是社区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社区党委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民情走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访民情、知民意、顺民心、聚民力,高质量绘制民生地图,“四知”工作法成为八一社区所有工作人员的“行动指南”。(即:知网格内多少楼栋、知楼栋内多少户、知每户多少居民、知居民基本情况。)社区党委在充分考虑了楼栋分布、党员数量等关键因素后,划分了7个大网格和31个“红色微网格”。并将25名社区工作人员和199名党员下沉至网格一线,积极推行“微网格”服务模式,通过建立31个微信群等沟通渠道,及时响应并高效解决群众诉求,确保居民诉求得到全面有效处理,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目标。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骨干力量,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八一社区党委用好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积极参加市、区两级培训,用好街道“5511”夜训及每周例会,开展办事流程、法律法规、公文写作、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全科课堂,不断为社区治理充电赋能。

  “N+”力量融合,红色联盟扩大治理朋友圈

  面对繁杂的社区治理事务,仅靠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无法满足治理需求,如何激发社区共建,提高人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摆在社区面前的一个难题。社区党委多次召开居民座谈会,深入小区、村庄、企业、市场调研,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和需求,链接商户、社会组织、志愿者、双报到单位及执法力量成立“能人工作站”,成为社区党委领导下的“红色联盟”、社区服务治理的合伙人,不断扩大居民治理朋友圈。“能人工作站”成立以来,已经涵盖了免费理发、血压测量、心理咨询、文化宣讲、乒乓球、儿童绘本教学、钥匙配制等多种类型的服务项目,在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生活需要,提供知识普及、丰富娱乐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场议事机制是社区治理的“传话筒”。社区将这个“传话筒”交给居民,使居民群众在“拉家常”的氛围中共同商讨社区事务,积极建言献策。在小区广场、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每周举行一次“马扎议事会”,按照“五民”工作法(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围绕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改善、文化活动安排等议题展开讨论,成功解决民生问题200余件。

  多形式开展精准志愿服务,做优“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使“夕阳”更红、“朝阳”更艳,社区建立了全面的养老服务体系,涵盖日间照料中心、心理慰藉等服务项目,同时,开展剪纸班、舞蹈队、健康义诊等200多场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社区注重儿童教育和安全双重保障,设立四点半课堂、暑假乒乓球培训、安全教育课程等,通过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讯员 孙雯雯 初夏)

责编:吴晗
审签:侯晓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