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里的中国丨当年赶3天的路如今坐高铁只要4小时,60多年通信见证山村巨变

2024-09-22 15:23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陈俞印 日照报道

  又是一年金秋九月。这是丰收的日子,也是厉玉荣老人记忆中,那批报社的亲人朋友们67年前来到厉家寨的日子。

  山东省莒南县坪上镇厉家寨村,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惊鸿一瞥。

  1957年,毛泽东同志对整山治水、科学种田的先进事迹作出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个小山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很多单位和人员来参观学习,当时中国青年报的崔国华、肖刚等8位记者就是其中一批。他们到厉家寨学习、劳动、锻炼,一呆就是一年多,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把厉家寨当作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二个“家乡”,把在厉家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村民朋友们当作了亲人。直到离开厉家寨几十年,他们始终和厉家寨的亲人们保持书信往来。这些信件不仅回顾了那段火热的岁月,记录了彼此的深情厚谊,更见证了厉家寨近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厉玉荣

  小山村成为第二个“家乡”

  在厉家寨的日子是最珍贵的记忆

  “我大哥厉月坤是当时的村支部书记,这8位记者到了我们家,村里召集威信较高的8位村民带他们回各自家里住。临走前,大家还一起在我们家门口拍了一张照片。”2024年8月,在沂蒙精神厉家寨纪念馆,80岁的厉玉荣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回忆道。

当年到厉家寨村锻炼的8位记者在厉玉荣家门口拍的一张照片。(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厉家寨有“300多户人家,6500亩薄地”的说法,这些田地被山岭沟壑分割得支离破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厉家寨人在瘠薄的山岭地上,通过叠地、深翻地和二合一、三合一梯田改造等方式,累计整理土地1.8万多亩。

  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材料上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当时,团中央组织驻京报社的记者们到农村锻炼。中国青年报的崔国华和肖刚等8位记者就在其中,他们被分到厉家寨村,住在村民家中,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一位叫张菊玲的住在我们家,当年她17岁,我13岁,我们玩得很好。”厉玉荣说。

  厉玉荣和张菊玲是亲密的好朋友,和崔国华、肖刚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多年来一直有书信往来。这些记者们虽然只在厉家寨生活了一年多,但这段火热的岁月已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他们也把厉家寨当作了人生中的第二个“家乡”,心中惦念,常常写信回家来问候。

崔国华给厉玉荣的信

  “那个火热的年代,在我还非常年轻充满激情的年华,踏进了革命老区,一个风光明媚,尤其是老老少少多么淳朴热情的山村怀抱……当年那些个激情的岁月,实在是太值得纪念了!”肖刚在信中不止一次表达了对厉家寨、对那段火热岁月的怀念。

当年在厉家寨村生活、工作的记者们与厉玉荣的通信。

肖刚在写给厉玉荣的信中,深情回忆了那段火热的岁月。

  在肖刚写给厉玉荣的信中,当年生活、劳动的场景历历在目。“我还记得刚去时,吃煎饼,尤其是把煎饼叠成那么多层咬着吃,我们都咬不动,不得已我们拿水泡着吃。当时,我们看到背在背上的小娃娃都能咬着几层的煎饼吃……”“天气预报说过几天可能有大雨,为了赶在前面,必须在几天把河挖好,这就叫做和老天爷抢时间抢进度,战天斗地。在这场战斗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厉家寨人民的伟大英雄气概!”

  当年他们花了3天才到厉家寨,现在坐高铁只要4小时

  60多年往来书信见证厉家寨发展巨变

  转眼又是一年九月金秋。厉玉荣记得,67年前的9月20日,正是张菊玲、肖刚他们来到厉家寨的日子。

  厉玉荣说,当年肖刚他们离开厉家寨后,一直挂念着厉家寨的父老乡亲,关心着厉家寨的发展。“我哥哥厉月坤去北京开会,这些记者们只要知道我哥哥去北京了,肯定去看望我哥哥。”

  “几十年没有回去过,我一直想念当地的人们。厉家寨的今天,它的慷慨、它的美好更激励着我。”2009年,崔国华在给厉玉荣的信中表达了思念。

  “玉荣你好,寄上我的《流水岁月》一书,请指正。它是我几十年生活的一些记录,在厉家寨的日子是我最珍贵的记忆。”2009年,崔国华在出版了个人传记《流水岁月》中,专门记录了在厉家寨的生活和感受,并邮寄了一本送给厉玉荣。

  “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也很感叹。2009年的厉家寨早不是当年的厉家寨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我把这些变化都写信告诉了他们。”厉玉荣说。

肖刚在写给厉玉荣的信中,深情回忆了那段火热的岁月。

  厉玉荣翻阅着收集的老照片、文史资料,一一指给记者看。照片里,当年的厉家寨还是土屋泥路,如今抬眼四望,昔日的小山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厉家寨又掀起了一次农业生产的高潮。依托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樱桃种植,获得了“中国樱桃第一村”的美誉,有大小樱桃2000多亩,年产值2000多万元。这些年来,厉家寨陆续建起24座高层住宅楼,搬迁1300余名群众,配套建设广场、超市、卫生室、学校等,打造了“社区五分钟生活圈”。村民们都说,虽然是住在村里,可比住在城市里还要方便、舒适。

  厉玉荣说,当年,张菊玲、肖刚一行是9月18日先从北京到济南,20日到达莒南县,20日晚上才到了厉家寨。2019年,鲁南高铁正式开通,厉家寨站是沿线唯一一个用村庄命名的高铁站。现在从北京到厉家寨,坐高铁三四个小时就到了,直接能到村口。

在沂蒙精神厉家寨纪念馆,厉玉荣给参观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为了记录几十年来的奋斗历程,记录厉家寨的发展巨变,村里很早就建起了厉家寨村史馆,向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们介绍展示。后来,又修建了全新的沂蒙精神厉家寨纪念馆,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环境越来越好了,但不管到了啥时候,我们都要把那一代人的事迹与精神传承下去。”厉玉荣说。

  【征集线索】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旗下各平台、腾讯新闻持续面向全网征集家书线索。如果您有家书、日记、手稿或相关线索,可发送基本资料、联系方式到“家书里的中国”活动电子邮箱:jsldzg2024@163.com;可下载海报新闻客户端,进入海码头“家书里的中国”话题留言;可通过“海报新闻”抖音号、微博话题#家书里的中国#首条置顶微博等渠道留言提供线索。如您不方便网上投递,也可拨打热线电话0531-85193610反馈信息。山东网友或提供与山东相关书信线索的,还可以根据您所在的城市联系16市档案馆征集处,向档案馆提供家书资料。

责编:杨凯
审签:王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