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新”鲁力 | 因地制宜、谋“新”重“质”,聊城找准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

2024-10-07 13:08   山东要闻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正成为聊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的重要抓手。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经济发展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全力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和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的聊城而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感,找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技术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新质生产力,作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产物,不仅能够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还能孕育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从现实情况看,聊城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化工、轴承、纺织等行业在全国占据一定份额。然而,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聊城也深刻认识到,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近日,聊城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聊城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的意见》,明确了以“排头兵”标准谋划思路、制定措施、推进工作的总体要求,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战略引领。

  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正成为聊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的重要抓手。

  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

  传统产业是聊城市的“家底”,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聊城坚持传统产业发展与改造并举,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聊城围绕产业链技术瓶颈,征集一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课题;推荐申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3项、省科学技术奖5项、省竞争性平台项目4项;7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结转经费2100余万元;常态化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征集工作,向山东省科技厅推荐重大科技成果29项,中色奥博特“5G用高精度压延铜箔技术”入选2024年“山东好成果”……

  此外,大力实施工业技改提级工程,统筹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成为促进聊城生产效能提升“重要法宝”。据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聊城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聊城市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高度重视和精准施策。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聊城市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聊城大地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加速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展现出全新的潜力与活力。

  下好未来产业部署“先手棋”

  现阶段,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其培育与发展已成为各国战略的重点。近期,从国家到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旨在加速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崛起,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氢能与储能等6大未来产业的聊城,正构建起“一县一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格局,下好产业部署“先手棋”。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去年,聊城出台了《关于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要加快推进光伏、生物质、储能等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多元化新型储能技术路径和发展模式,加快突破燃料电池客车和智能网联客车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提高产业创新水平。

  伴随聊城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聊城成立了新能源产业链,招引扶持了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鲁西新能源装备、冠县光大复合材料、凯美瑞轴承科技、金帝精密机械科技、金源(山东)新能源科技等一批光伏、风能装备企业,涉及光伏设备支架、风力塔筒、风电主轴、齿轮箱、变桨、偏航轴承保持器等多个领域。通过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体系,聊城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踏上快车道。

  而该产业只是聊城努力构建多元化、高层次的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如今,聊城正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培育更多引领产业升级、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新兴支柱产业;加快人工智能、氢能与储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抢抓新赛道、塑成新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聊城深知科技创新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成果转化,实施高层次平台倍增计划,完善“点线面”平台体系。

  具体来看,“点”上攻坚高能级载体,支持东阿阿胶、华泰塑胶等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深化与聊城大学合作,推动“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成果在聊城转化。

  “线”上聚焦产业链做文章,支持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产业研究院,加快实现“一链一院”。

  在今年5月,聊城举办的“一链一院”建设暨集中签约活动中,山东德海友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完成签约。双方决定共同建立有机硅新材料产创中心,旨在聚焦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面”上狠抓扩量提质,2024年定下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家、市级研发平台50家的目标。

  以上目标的实施,既能看到聊城发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信心与决心,也能展示出提供的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的聊城,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等多方面的努力,正逐步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瞄准未来,聊城向“新”而行。

责编:乔思亚
审签:侯 晓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