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卫国:“捡”了位抗美援朝“兵妈妈”

2024-11-04 15:28   齐鲁工惠

左起依次为丁卫国、冯素瑾、丁妈妈、丁爸爸

冯素瑾老人已年近九旬,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女兵。她未生育,却有一个“儿子”——丁卫国。他们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半路母子”,但是,他们的情谊却深深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冯素瑾的青春岁月是一段光辉的历程:她1937年1月出生于天津,朝鲜战争爆发后,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军,那年才15岁。历经九个月的战备培训,掌握了一定的医务护理技能后,她远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她复员回国,被分配到天津丁懋英医院,后来调至河北省政府机关医务室工作。期间,她虽然成了家,但没孩子。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在石家庄生活。

退休后的冯素瑾并未闲居,而是选择到济南市红十字会医院做义诊,因此结识了同事丁吉恩、郭秀英夫妇,并与他们同住在医院安排的单元楼里。三年的邻里相处,让冯素瑾与郭秀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时,丁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郭秀英见她孤身一人,便常邀请她到家中做客、吃饭,两人关系愈发亲密。

一次,郭秀英提出了一个想法:“我有两个儿子,小儿子陪着我们,把大儿子给您养老送终!”这个大儿子便是丁卫国。虽然是单方承诺,可丁卫国却很认真,有事无事就到冯素瑾家探望这个抗美援朝女兵“妈妈”。

后来,丁卫国调到威海一家国企工作并入了党,冯素瑾回到石家庄开始了独居生活,他们见面的机会少了。2018年,丁卫国专门请假到石家庄探望独居的冯素瑾,刚进门,就发现她的生活有诸多不便,日常买菜全靠邻居帮忙,打开冰箱里面仅有两个西红柿。这一幕深深触动了丁卫国的心,他决心履行当年母亲的承诺,将冯素瑾接到威海来照顾。在丁卫国的劝说下,冯素瑾来到威海并融入了他的家庭生活,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妈妈”,也在威海这座城市找到了家庭的归宿。

在这个美丽的滨海小城,这对“半路母子”的情谊在日常相处中愈发深厚。丁卫国谈及冯素瑾对自己的关爱说:“我妈没有亲生子女,把所有的爱都倾注给了我。她做饭手艺极佳,前几年身体好时还常下厨为我做菜。她也很‘新潮’,学会了网购,我的衣服鞋子都是她在网上买的。”

丁卫国则给予冯素瑾细致的照料与陪伴,她因病住院时,丁卫国日夜守候在病床边;值夜班时放心不下冯素瑾,也带着她一起去……

走进丁卫国在悦海小区的家,处处都能感受到他对冯素瑾的关爱。客厅中,特设的“专座”沙发上铺着柔软的垫子,下面还巧妙地用砖头垫高了,以便冯素瑾起坐时更加舒适自如。家中配备了按摩器、医疗床、进口乳胶床垫、吸氧机等一应俱全的医疗设备,足见丁卫国对冯素瑾健康的悉心关注。为了方便晚间照顾,丁卫国更是毅然决然地搬进了冯素瑾的房间,与她同住。

除了物质上的照顾,丁卫国同样注重给予冯素瑾精神上的陪伴与慰藉:“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我们给老人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其实都差不多。最重要的还是怎么能让老人心情更好,我就尽量带着她出去,去过广州、济南,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老人心情好了,身体也更健康了。”

冯素瑾也感慨地说:“多年来他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对待我也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丁卫国说:“我爷爷和我父母从来没有分家,长辈们身体力行,注重孝道,孝顺的同时也承担起了一份责任。”

丁卫国的妻女也全力支持他对老人的赡养和照顾,把老人当成一家人。他女儿亲切地喊冯素瑾“奶奶”,经常回家看望她。

自2023年5月起,为了更好地照顾冯素瑾,丁卫国聘请了家政员鞠嫂到家中帮忙。工作日的早上,丁卫国都会做好早饭安顿好老人,六点半出门上班。鞠嫂则肩负起对老人的照料与陪伴,晚上六点半与下班的丁卫国“交班”。晚上,丁卫国会陪着妈妈吃晚饭,帮忙洗漱、揉腿按摩、修剪指甲等。

鞠嫂得知了他们的故事后十分感动地说:“丁卫国照顾老人从吃穿用度到陪伴,无一不细致,就是亲生儿子也很难做到这地步。所以,我照顾冯妈妈也格外用心,不能辜负他的一片孝心。”(山东工人报记者 周琳华 通讯员 陶遵臣 宁晓洁)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