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治超大会召开 德州这一做法成典型案例

2024-09-15 11:29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吕金焱 德州报道

  在全国集中联合治理超限超载工作迎来二十周年之际,9月10日至12日,备受瞩目的全国公路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公路法治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管理精英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公路治超的新思路、新举措。会上,德州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凭借《构建“5511”非现场执法体系,破解交通运输治理难题》案例,从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公路治超典型案例”,彰显了德州在交通治理领域的卓越成就与前瞻思维。该案例为何会成为全国典型案例,都有哪些亮点内容?带着疑问,记者联系到德州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

  众所周知,在全国公路交通网络中,德州市以其重要的公路枢纽地位著称,其境内高速公路与国省道干线公路交织成网,过境车辆数量居全省前列。然而,车辆违法超限超载这一公路“第一杀手”问题长期困扰着道路运输安全与效率,不仅大幅缩短公路使用寿命,还成为群死群伤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同时引发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及行业不正当竞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现代道路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面对这一道路顽疾,德州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勇于担当,大胆创新,摒弃了传统“人海战术”治超模式的局限,探索并构建了“5511”非现场执法体系,从5个维度破解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中的5项难题,抓住群众满意度1个核心,打造“智慧监管”1个执法样板,推动超限超载治理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

  【案例亮点揭秘一】智能筛查,24小时不间断守护

  德州在全省率先启用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利用先进的路面感知设备,实现全天候、不停车无感检测过往车辆各项参数,完成对超限车辆的取证和告知,避免“逢车必检”造成拥堵压车,消除执法扰民现象,优化交通资源配置,让市民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交通运输管理的温度与智慧。目前,全市已规划并建成39处治超非现场执法站点,织就了一张严密的筛查网络。

  【案例亮点揭秘二】精准检测,科技研发显神威

  为确保检测数据的权威性,德州组建了由执法业务骨干、科技企业及高校专家构成的研发团队,针对大件运输车辆等难题,创新采用称重传感器交叉式布局,有效解决了车型检测不准、“一线多轴”无法识别等难题,检测精度保持在行业领先的2.5%合理误差范围内。这一技术突破,为治超执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案例亮点揭秘三】部门协同,共筑治超铜墙铁壁

  面对货运车辆逃避检测的行为,德州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与公安智能交通平台深度融合,成立路警联合执法指挥中心。通过精准布控与联合行动,有力威慑和遏制了逃避非现场执法系统检测行为,人为逃避检测率由高峰期的25%下降至5%以内,彰显了“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强大威力。

  【案例亮点揭秘四】双重取证,构建完备证据链

  德州市创新实施双重取证工作法,在非现场执法系统初步锁定违法证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线下实地调查,听取当事人申辩,形成了线上线下协同的完备证据链。2019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取证,成功办理非现场执法案件1721件,未发生一起因证据不足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有力保障了执法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案例亮点揭秘五】信用管理,实现跨区域联动惩戒

  德州将信用体系建设引入治超领域,创新采取“信用台账”管理办法。对逾期不接受处理的车辆实施“黑名单”制度,对同一车辆3次检测到超限运输的,抄告车籍地主管部门进行联合惩戒,对相关企业纳入诚信管理。截至目前,已将14000余辆次涉嫌违法超限超载车辆记入“黑名单”。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违法成本,更实现了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监管,让超限超载车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5511”治超非现场执法体系以其高效便捷的监管优势,高度契合了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现实需要,较好地解决了执法力量不足、执法现场冲突、拒收执法文书、执法权威不高四大难题,实现了科技与法治的完美结合。平均超限率由试运行期间的6.2%下降到目前的1%以内,非现场执法系统所在路段未发生一起因超限运输引发的交通事故,国省道公路优良率达99.8%,全省排名第二。2023年,德州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在全省道路交通安全考核中排名第一。2022年被中央党校评为全国党政信息化最佳实践案例,2023年入选依法治省办“山东省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央广播电视台等8家央媒来德采访报道治超领域先进做法,吸引内蒙古、河北、北京、山西、安徽等地40余家兄弟单位前来观摩学习,打造了治超非现场执法的“德州样板”。

  此次荣获全国“公路治超典型案例”,不仅是对德州市交通运输执法工作的高度肯定,也为全国公路治超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治理理念的持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公路治超工作将迈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新篇章。

责编:武红鹏
审签:马宝涛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