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盲区“飞机上不去、卫星下不来”?别急,天路一号卫星来了!
2025-01-18 14:38 封面新闻
2025年1月17日12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路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天路一号卫星是由银河航天抓总研制的中高层大气临边探测遥感卫星,用户为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针对我国中高层大气环境遥感载荷起步晚,可控环境模型缺失等“卡脖子”问题,天路一号卫星研发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平台和载荷,发展中高层大气探测先进手段与技术,系统性获取以垂直廓线为主要特征的中高层大气空间数据集。
银河航天执行总师习斌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该卫星具有高垂直分辨率、多参数、全天候等观测特点,同时具有载荷和平台质量比高、产品成熟度高等设计特点,为未来卫星组网观测积累关键技术,助力我国大气探测高质量发展。
天路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受访者供图)
天路一号
可实现“一键式”在轨智能管理
通常来说,中高层大气环境处于传统航空器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俗称“飞机上不去,卫星下不来”的空间,尚未被完全开发和利用。
获取这段空间范围的大气密度、温度、成分和风场等重要数据,有助于极端灾害天气预报、空间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在空天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临边遥感是空间大气遥感的新型探测模式,需要将卫星发射到某一固定的轨道高度上,在其所在位置沿着切线方向对中高层大气层进行分层探测,通过获取大气发射、散射、吸收等光谱信息反演出大气层的各种物理参量。”银河航天执行总师习斌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未来,这一系列探测将为我国开展自主卫星通信及导航保障、浮空平台投放与应用等提供实测数据,数据产品可以为我国大气模式的精确构建、环境变化的机理以及电离层模式研究提供支持。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卫星搭载三大类载荷,能够同时获取高垂直分辨率的温度廓线、大气成分廓线、大气密度廓线、风场矢量等空间大气环境要素。
据介绍,在三套载荷中,多普勒差分风成像仪载荷是国内首个中高层大气矢量风场探测载荷,也是国际上首个单台双视场多普勒差分干涉测风载荷,通过临边观测模式获取不同大气层高度切片的氧原子绿线光谱干涉图,相当于对大气层做“CT”检测,并通过反演实现80-150km高度大气风场信息测量。
工作人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在天路一号卫星研制过程中,银河航天充分发挥了商业航天星载一体化设计、机制灵活等优势,为整星集成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卫星平台充分继承银河航天在轨遥感平台高精度和高可靠度设计特点,具备自主轨道维持、自主健康管理、多任务自主业务运行能力,可实现“一键式”在轨智能管理,极大降低了用户在轨运维工作。
天路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受访者供图)
驶向“快车道” 开启商业航天新纪元
在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上,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范,我国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正开足马力驶向“快车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遥感、导航等各类卫星的发射,正在激发出更多创新应用,服务人类经济社会。当前,全球太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新四化”发展趋势,即低轨化、低成本化、星座规模化、商业化,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太空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对卫星的批量研制提出新的要求。“银河航天具有完整的总装、测试和试验能力,可以全面满足各类卫星定制研制要求,具备年产100颗以上卫星研制批产能力。”习斌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后续,银河航天将充分发挥商业航天快速迭代的优势,加速卫星批产能力建设,持续满足卫星宽带通信、导航增强、SAR、光学遥感等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携手产业链上下游推动技术“上新”、产业“焕新”,助力太空基础设施建设。
(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