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齐鲁有新篇——锚定“三个走在前”的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
2024-11-28 20:48 新华社
泰山巍峨矗立,黄河奔腾入海。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山东牢记嘱托,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齐鲁大地日新月异,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壮美画卷正努力绘就。
放大优势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只需4分钟,包裹就能准时送达配送运营点。”在临沂现代物流城,山东大集物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凌云说,前不久,这里实现了“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全流程无人化操作,这是当地构建低空智慧物流体系的一次新实践。
物畅其流,活力迸发。临沂有“中国市场名城”的称号,临沂商城131处专业批发市场汇集了全国27大类600多万种商品,出口190余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至10月,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5487.8亿元,同比增长8.6%。物流业稳步发展,网络消费高位运行。
在临沂商城的物流仓储区,工作人员在配送货物(2024年10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作为沿海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山东承接南北、沟通东西、连接陆海,区位优势和战略位势独特。“对内,山东争当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推动者;对外,山东打造面向东北亚、连接‘一带一路’的桥头堡,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福一说。
登高而望远,齐鲁谋新篇。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爱军说,山东发挥战略叠加优势,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加强与沿黄省份战略协同,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国际物流大通道,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
在临沂现代物流城,一架无人机在配送货物(2024年10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更好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截至2023年底,山东沿海港口2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数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等指标,均居全国沿海省份第1位。
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全省生产总值719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孙爱军说,山东将坚持把实体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做大做强42个省级及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新增长点,加力提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山东每年实施一批规模体量大、技术水平高、数智融合深、生态底色足的重大项目,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安全稳定产业生态。
这是在山东道普安制动材料有限公司展示的碳陶刹车盘产品(2024年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在山东道普安制动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盘碳/碳、碳/陶刹车盘产业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厂房设施建设紧张施工。如今,传统的铸铁刹车盘正逐步被重量轻、制动距离短的碳陶刹车盘取代。道普安公司总经理刘汝强说,碳陶刹车盘使用寿命可达80万公里以上,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400摄氏度,市场前景广阔。
工作人员在山东道普安制动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作(2024年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释放市场潜力。从供给侧看,山东是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产业门类齐全,供给体系完备;从需求侧看,山东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过亿”,拥有庞大市场规模和巨大消费潜力。近几年,山东深入实施“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等行动计划,对每项重点任务、每条推进措施均逐一落实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推动供给和需求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能。
全方位全链条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碧波万顷腾长龙,一箭九星海上来。”在烟台海阳市海滨,游客不仅可以享受碧波银滩的海景,还有可能与数公里外海上火箭发射的壮丽景象不期而遇。依托完备的产业基础,地处海阳的东方航天港正迅速崛起。当地发力航空、航天、航海这3个万亿级产业,奔赴高端制造的“星辰大海”。
游客在山东省海阳市附近海滨观看火箭发射(2024年9月24日摄)。新华社发(聂东磊 摄)
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中前说:“在一条短短6公里的航天大道上,我们构建起了商业航天的完整产业链条,把生产制造、发射和应用都压缩到一个空间里,打造‘冷热兼顾、固液兼容、军民商共建共用’海上发射母港。”
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创新是关键。设立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委员会,省级财政每年设立不少于120亿元科技创新发展资金,迭代实施“十大创新”行动计划……近年来,山东心无旁骛谋创新,其改革决心之大、推动力度之强前所未有。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新老动能相得益彰是山东近年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方法论,也是加快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的着力点。
在曹县庄寨镇,工作人员在一家全屋定制家具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内工作(2024年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产业串珠成链才能增强稳定性和创新力。曹县庄寨镇木材产业集群式发展,有各类企业1000余家,涵盖刨花板、装饰纸、木材机械设备、全屋定制等全产业链产品品类。在庄寨镇的山东菏泽茂盛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高速运转。公司总经理靳松鹏介绍说:“这是我们投资3.5亿元引进的先进人造板连续平压生产线,刨花板年产能从10万立方米跃升至30万立方米。”
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发展向“新”。前不久,位于德州临邑县的恒源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600吨针状焦装船发往海外,这是这家传统地炼企业转型三年后发出的首笔高端产品订单。“2021年,公司决定退出炼油行业,转向化工新材料领域。这意味着要放弃每年350万吨的炼油指标和超百亿元的营收。”公司董事长王有德说,转型过程中,省市县成立专班,协调解决项目审批、用地、资金等问题,保障了企业成功“换道”发展。目前,企业高端针状焦在手订单已超过10万吨。
齐风鲁韵汇江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山东近年来以守正创新、固本培元焕发中华文化时代光彩,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为山东创新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
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鸟儿用翅膀投票,选择生态环境更好的家园。今年10月,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科研人员在日常鸟类监测中,记录到一只红胸黑雁,这是该物种首次在保护区被发现。据介绍,2020年以来,保护区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全面遏制了互花米草的蔓延态势;疏通被阻塞潮沟76千米,恢复了黄河与海洋的水文连通……通过系列举措探索出环渤海地区海草床生态系统修复的新技术和模式。
野生鸟类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2024年10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自东明县入鲁,至东营市入海,黄河在鲁河道长628公里,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的引领下,山东统筹谋划沿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从曹县黄河故道的万亩荷塘,到东平湖畔的鸥翔水美,从德州“遇见”黄河与大运河牵手,到济南重现“鹊华烟雨”盛景,再到高青天鹅湖湿地的“天鹅舞”……山东沿黄地区河畅、景美、文化兴。
山东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念明说,山东沿黄地区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化工、炼油、有色金属等传统产能比重大。为此,山东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加快钢铁产业向沿海布局,规划建设海上风电、胶东半岛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升级。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发挥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优势的青岛,打造黄河流域港口门户城市的烟台……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逐步凸显,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山东通过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强化与黄河流域省份的东西合作,奋力引领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齐鲁青未了,一帆永向前。亿万齐鲁儿女勇于担当、踔厉奋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量的跃升、质的突破、稳的延续,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征程上赢得更大荣光。
文字记者:杨守勇、王阳、贾云鹏
视频记者:李小波
海报设计:曾学真
统筹:刘心惠、王化娟、曹江涛、赵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