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企惠民|政策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这家企业拿下多个地铁大单
2024-11-25 13:45 大众新闻
“把奥体中心演唱会等特殊事件纳入计划性客流量模块”“通过算法调取数据库数据”……11月20日,在济南唐冶院士谷,北交智慧山东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后称“北交智慧”)的研发人员,正根据济南地铁4号线的线路特点,开展头脑风暴。前不久,该企业拿到了济南地铁4号线的单子,明年底济南地铁4号线一期开通,将用上其开发的“地铁客流预测分析”系统。
“这一系统能预测未来半小时内地铁站将面临的客流形势,并形成最优预案,使车站可以提前预判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整体运输效率。”公司总经理牛凌介绍,该核心技术源自北京交通大学的算法模型,通过企业的多年研发,成功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
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投入市场应用的产品,过程并不容易。“成果转化过程中,要有大量前端、后端设计开发,对接用户的需求,光代码就达到上千万行,中间还要有不断的测试、调优等。”在牛凌看来,成果转化,最需要的就是技术人才的支撑和大量的研发投入。
人才需求是企业初期面临的最直接挑战。“培养一个具有独立开发能力的技术人才,差不多要小一年时间。不光得要懂软件开发,还要能掌握地铁运行的相关技术知识。”牛凌介绍,为吸引并留住核心人才,企业付出了很多努力,其中,济南的人才政策帮了大忙。
2019年济南市双招双引政策落地以来,北交智慧有多名科技专家获得了济南市“5150”“海右计划”等人才政策帮扶,总的扶持资金达到350万元。“前期企业做不了市场,这些人才扶持资金缓解了企业研发的压力,对加速成果转化起到非常大的催化剂作用。”牛凌介绍,如今公司技术团队由8名博士组成。
近年来,随着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北交智慧形成了以“地铁客流预测分析”为基础的系列应用产品,但一个新的难题又出现了。企业从事的地铁项目,时间周期长,跟踪投入大,对资金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像我们这样的科技类公司,它的特点是轻资产,我们没有太多的资产,可能最多的就是知识产权。以传统的方式,我们这种企业很难拿到贷款。”牛凌介绍,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到现在,实际投入已超过了3000万,但从成果转化到形成市场,再到形成市场影响力,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多的沉淀时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企业很难持续发展。
如何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2022年以来,在济南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通过济南市科技贷政策,企业获得了银行800万融资贷款。有了资金的投入,北交智慧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目前已与济南地铁、深圳地铁、青岛地铁、成都地铁等多个城市的地铁开展业务合作。
凭借在地铁领域的深耕,在一些城市的地铁竞标中,北交智慧甚至击败国内知名公司,成为专攻城市地铁项目的一匹“黑马”。“这几年数字化技术发展非常快,地铁的数字化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需要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牛凌介绍,目前企业每年的科研投入能占到营收的六七成,未来企业要在市场上持续形成影响力,还要有投资方的参与,走向资本市场融资。一系列资本市场融资政策,又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实习生 王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