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基建”到“精而美”,济南何以突围?
2025-01-06 09:11 新黄河
最近,济南多次迎来城市建设的高光时刻。
2300余人,7个半小时连夜施工,完成了济南火车站十年来最大规模站场改造,济郑高铁正式引入济南站;
济南东部新城最高楼突破四百米大关,成为继京津之后,北方第三座拥有超高层摩天建筑的城市;
黄河大桥“旧貌换新颜”,一条条穿黄桥隧建成通车,未来新城正拔地而起......
一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如同城市的脊梁与血脉,牵引着城市谋篇布局。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大规模流动,各地建地铁、通高铁、规划机场,掀起大修基础设施的热潮,济南也不例外。
2024年11月23日,济南黄河大桥与济南黄河齐鲁大桥正式通车,两座大桥的通车拉近了黄河南北两岸的城市空间,进一步加快黄河两岸资源互通互联,延伸了济南的发展脉络,成为城市加速发展的“跨越之桥”。
与此同时,济南的“黄河时代”开启地铁“加速度”。
作为山东首条穿越黄河的轨道交通线路,7号线未来将与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9号线实现换乘,这大大缩短了南北两岸的交通时间。
与公路、铁路相比,小清河运输具有成本低、能耗小、风险低的优势。当直径10米、重达25吨的大型环件锻造设备通过小清河章丘港装船起航运至福建省福清市时,足以看出,“河海直达”物流模式在助推超限件物流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上的作用更加凸显。
不仅如此,济南的首次跨境公路运输,“鲁A济南车”在满洲里走出国门,穿过西伯利亚后直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山东高速“齐鲁号”欧亚班列(济南)集结中心、济南加州通达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山东高速临空综合保税物流园、山东永昌供应链总部基地、水发国际物流园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济南,由“大基建”到“精而美”,是挑战,更是机遇。
二
在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济南机场被列为全国两个航空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之一。
挖掘机有序作业、工程车来回运输、工人在钢筋水泥间忙碌穿梭,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的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作为重要对外门户和城市名片,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建成后,飞行区将升至最高等级4F,成为集成机场、高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出行梦”将在不远的未来实现。
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早在去年,济南的大工程明显增多,“铁陆空地水”百花齐放,“米”字型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网不断完善。
今年,济滨高铁济南段加快建设,济枣高铁正按工程计划稳步推进;莱临高铁、德商高铁、济济高铁已纳入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济南每天约660趟高铁通达全国366个城市(含县级市),1.5小时高铁里程覆盖4.1亿人口。
2023年12月8日,济南至郑州高速铁路全线贯通运营。这不仅将济南到郑州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1.5小时,还填补了济南西向大通道短板,目前每天2.8万人在这条线路上出行,让“说走就走”成为常态。
如果说机场、高铁等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那么一条条紧密交织的枢纽线、联络线就是“毛细血管”,串联起城市交通这张巨大的“网”,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需求,也减缓了城市压力。
三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的战略性基石。
从数据中心、5G基站到特高压、人工智能,从“东数西算”到北斗导航定位,梳理各地项目清单,不难发现,“新基建”频频成为发展关键词。
“大基建”升级改造的“新基建”会为城市发展带来哪些新优势和新动能?
智慧公路、智慧机场、智慧高铁、智慧轨道等交通运输的“智慧”建设,成为新基建的关键。
济南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被交通运输部评为航空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工程。“交通+产业”、“交通+旅游”等多业态、多维度的融合,也让济南逐渐形成了“交通为体、多元共生”的生态体系。
可见,新基建的“新”并不是摒弃传统,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延伸扩展,实现创新。
济南的“新”不仅如此。
济南东部以汉峪金谷云鼎大厦为标志的总部金融聚集区,形成以齐鲁软件园创业广场为标志的数字产业科创区,以国际会展中心为标志的新商贸和创意产业集聚区“一轴三区”空间布局。
济南中央商务区璀璨夺目,“数字济南”建设又为济南带来了参与新基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机遇。
济南市可信数据空间,通过采用隐私计算和安全沙箱等多项关键技术与产品,打通了公共数据“内循环”与“外循环”。其中,“泉融通”作为济南市公共数据在金融领域的“总出口”,实现了公共数据与金融数据的安全、高效、合规流通。
新基建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力转化为发展力。
面对当下,新基建是城市应对挑战的突破口;放眼未来,也是迎接变化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新基建变成新机遇?
黄河以北,“未来新城”拔地而起。今年,济南的定位上升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起步区被纳入济南主城区。足以看出,做好规划的济南,创造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城”。在“工业强市”战略的背景下,济南起步区成形起势,变得更加具象化。
跨黄通道,突破了黄河的交通阻隔。目前,全市已通车跨黄桥隧达到21处。仅起步区范围内,42公里黄河河道上,整体规划了19处跨黄通道,其中11处建成通车,3处在建。
通达的交通,稳固了新基建的发展盘。在济南起步区约798平方公里范围内,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产业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等重点园区和项目星罗排列,形成支撑起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动力。除此之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开诊启用,黄河体育中心项目也在加速建设。
无论是城市交通还是未来新城,济南在这条“新旧”交替的路上,走得稳、行得远!
来源:微信公号“济南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