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明弘丨追寻历史的刻度——用画笔记录长城沿线的历史文化

2024-10-30 15:02   文化视界

“他在素白的纸上,将眼中自然景色里的村庄、沙漠、山林、古迹等现场一并艺术语言化。在十余年寻根长城的历程里,其艺术的视角以崇尚自然为根本,画面结构、气息、形色造化独具特色,形与色的品质在勾勒和平涂的简单技法中完成,鲜活温暖,让视觉感充盈,画面情境里的似近似远,互相衬托出自然山川的意趣,在疏与密的书写节奏里实现纯粹,并寻求到一种自我的艺术创作手法,不入俗套,其作品清雅整洁,富有喜悦感。”

(文/陈子游,《中国艺术家年鉴》书系主编,《子游派》公众号主笔)

“星画展——当代中青年艺术家提名展(2024南京)”10月27日在雨花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作为“星画展”系列第一回,自南京启程,共展出7位当代中青年艺术家近80件作品。

开展当天,雨花美术馆邀请参展艺术家张明弘分享他的创作理念。

——编者按

雨花美术馆: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此次展览作品的创作背景。

张明弘: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做了一个名为《寻根·长城》的项目,沿着长城沿线行走写生,但是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写生之旅,而是一次深入探索长城沿线历史文化的旅程。我行走在长城的古道上,用画笔记录下所见所感,但这种记录并非简单的自然临摹,而是对这片土地深厚历史的深刻理解。我意识到,真正的写生不仅仅是描绘轮廓,更重要的是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这个地方。

长城沿线的地区,虽然地理环境各异,却共同承载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明代,长城沿线并非居民的聚居地。因此,沿线的村庄并没有因年代的先后而有历史长度的差异,它们几乎拥有相同的历史起点。

这些地区有共同的文化积淀,这是历史的延续。因此,长城沿线的每一个村庄,每一块砖石,都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珍惜这份共同的文化遗产。而长城沿线村庄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在这样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我感受到了长城沿线独特的历史。

此外,长城沿线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的偏远和原始。现代文明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微乎其微,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200年。这些村庄未经现代修葺,依旧保持着明代的风貌。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沿着长城行走多年,因为那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它们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去传承。

寻根长城·李二口堡

68cmx45cm

2015年

纸本水墨

空白图.png

寻根长城·口子上堡

68cmx45cm

2015年

纸本水墨

雨花美术馆:您这批作品在物象的选择上有什么特别的倾向吗?

张明弘:在沿着长城的旅途中,我的创作并非单纯地复制眼前的景象,而是在对景创作的过程中,我更注重对物象的深思熟虑和精心选择。我不太拘泥于眼前的具体物象,而是思考哪些元素更能恰当地表达我心中的长城,更能传达出我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我的画面许多场景的全貌和透视纵深感,实际上需要借助航拍技术才能完整捕捉。

寻根长城·桦林堡

68cmx45cm

2015年

纸本水墨

雨花美术馆:我们关注到您作品中的线条很有特点,比较粗犷和硬朗,这是行走长城的过程中带给您的感受吗?

张明弘:在我的作品中,线条显得十分干燥,这与长城的独特地理特征密切相关。除了北京的长城,从北京以外的地区一直到甘肃,长城沿线的山上几乎没有树木。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修建长城时破坏了树木,但实际上,古人早已研究过这一点,认为不长树的地方更易于防守。如果长城修建在树林中,敌人接近时就难以被发现。

如今,长城沿线的视野开阔,远望可见百里之外的景象。从河北的张家口开始,经过陕西、山西、宁夏,一直到甘肃,这些地区的地域风貌变化不大,干燥的气候使得植被稀少。因此,我在创作时,力求通过线条传达出这种干燥的感觉,画面也显得偏向沧桑。这片土地带给我的深刻感受促使我将所见所感表现出来,是物象决定了画家如何用笔。

寻根长城·老牛湾堡

68cmx45cm

2015年

纸本水墨

空白图.png

寻根长城·解家堡

68cmx45cm

2015年

纸本水墨

雨花美术馆:您作品中的颜色非常有特点,为什么会选择使用这样的红色?

张明弘:有两个原因。第一,实际上,我的绘画作品经历了一个色彩上的转变,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情感和体验作为支撑。最初,我的画作多以灰色调为主,这不仅反映了我当时的心境,也与我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那时,我的内心充满了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焦虑感,这种情绪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我的作品之中,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灰暗的色调。

然而,随着我踏上长城的旅程,我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段经历让我的心情变得更加明朗和温暖。这种积极的情绪转变也反映在了我的作品中,使得我后来的画作色彩变得更加温暖和明朗。

第二个转变的原因在于长城沿线独特的色彩给我带来的灵感。在陕北的一次旅行中,我被那里的土房子和土城墙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红色所震撼。那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红色,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窗户上红纸的装饰,如同蒙德里安的方框,不仅美观,更让整个院子充满了生活的温暖。我觉得画画本身是一方面,画成后带给人们的感受更为重要。

我追求的是一种“美育代教育”的理念,希望别人看到我的画后能够心生喜悦。因此,这种红色也成为了我作品中的专用色,是很有代表性的红色。在中国古代,红色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通常与肃穆和庄严相关联。我将这种中国红进行了提亮处理,让它视觉上变得更加温暖,更富有生活气息。

展厅现场

空白图.png

(来源:聚贤堂艺术品)

画家简介

张明弘丨甲辰立春感怀:一种淡淡的、清新的、生机勃勃的美

张明弘,1971年出生于济南,1996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2010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刘进安先生,获硕士学位,任教于北京科技大学至今。

现为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长城学会专家库专家,北京长城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渤海大学山水画研究所副所长,渤海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章丘国画院院长,《寻根·长城》项目发起人,中国留学人才发现基金会寻根长城项目创始人、项目负责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