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财经丨A股狂飙超4%!如何理解5000亿“活水”?

2024-09-24 17:06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沈童 报道

  9月24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宣布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规模高达5000亿元,并且机构通过这个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这无疑为资本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受此消息提振,9月24日,大盘跳空高开,短暂震荡后推土机式单边拉涨,沪指创4年多最佳表现。盘面上,在一连串政策组合拳下,午后增量资金跑步进场,核心资产迎来久违的爆发,贵州茅台超130亿成交暴涨逾8%,泛金融板块满屏涨停。全天超5100股上涨,沪指报收2863.13点,狂飙超4%,市场迎来报复式反弹。

(数据来源:wind)

  5000亿“活水”注入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表示,人民银行第一次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其中一项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和股票增持。机构通过这个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潘功胜透露,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我跟(证监会)吴清主席说了,只要这个事情做得好,未来可以再来5000亿元,或者第三个5000亿元,我们(的态度)是开放的。”

  央行创设互换便利工具,直接给钱?

  那么,此次央行创设的便利工具,究竟该如何理解?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曾推出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允许一级交易商使用流动性较差的证券为抵押,向美联储借入流动性较高的国债,便于在市场融资,起到了提振市场的效果,2020年疫情期间也再度启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投资者将互换便利理解为央行直接给资本市场“发钱”,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此举不会扩大基础货币规模。现行《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采用的是“以券换券”的方式,既提高了非银机构融资能力,又不是直接给非银机构提供资金,不会投放基础货币。

  此前,央行曾在2019年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也就是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央行换入央票,为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保障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疏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如何理解“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同时,央行还表示,将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央行将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是服务再贷款利率1.75%,商业银行给客户办贷款的时候利率会加0.5个百分点,也就是2.25%,首期是3000亿,如果这项工作做得好,后续可以追加。

  记者了解到,专项再贷款并非中央银行直接或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而是通过激励相容机制,引导21家全国性银行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符合条件的上市银行和主要股东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股票。有关部门对贷款用途核实确认后,人民银行按照贷款本金的100%提供再贷款支持。

  降准、降息、降息存量房贷利率

  此外,除直接针对资本市场的措施外,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还对宏观政策、货币总量政策调整进行表态。

  潘功胜表示,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他还宣布,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至15%。

  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人表示,将降低中央银行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7%降为1.5%,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稳定。

  潘功胜在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关于货币政策的总量,是整个社会和市场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性,运用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

  机构:A股底部已确立

  回到A股市场策略,中信建投策略陈果团队研究认为,展望后市,判断是“底部已确立,回调就是给机会”。9月18日A股已经跌至极端低点,全A破净率达到16.1%,超过2005年之后的历次市场大底破净率水平。

  陈果团队认为,投资者对未来基本面和政策预期都处在极低位置,经济数据和政策稍有改善就容易推动市场上行。因此建议投资者开启多头思维,积极寻找底部布局机会,把握修复行情,如果后续有所调整应该进一步加仓。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资讯仅供参考。上述所列示上市公司仅陈述其与该事件相关,不作为具体推荐,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责编:孙翔
审签:魏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