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爱,在美食里静静地传承

··

01

阳光透过明净的窗,洒在厨房的阳台上。我坐在小椅子上,一颗一颗地为泡好的红枣去核。我喜欢这样的午后。

去核后的枣子切开一半、连着一半,像一枚枚张开小嘴的红贝壳,被整齐地码进盘子里。案台上那团揉好的糯米面,则像一颗巨大的白珍珠,正美美地睡在盖了保鲜膜的玻璃盆里。

一切准备就绪,距离儿子下书法课还有15分钟。书法班就在小区里,这让我足以从容地穿好大衣、戴好口罩出门接他,顺便也一起接回他的小朋友小杰。

小杰妈妈今天加班,所以请我帮她接一次孩子。记得小杰上次来我家最爱吃的就是这道“糯米枣”甜点,还央求我一定教他做……想到即将开始的儿童甜点DIY,我的喜悦和幸福感就从心里漾了出来。

果真,这两个8岁的孩子一进门就开心极了。他们洗净小手,便像手工课上玩橡皮泥一样,对着那个大块头的糯米面团愉快地“开工”了。

在我的教导下,不一会儿大面团就变成了他们手下一个个光滑的小剂子,再一枚枚塞进红枣的怀抱,然后将裹着糯米面的红枣井然有序地摆进白净的餐碟里。

其实,这道甜点做起来并不难——把包好的红枣糯米团隔水蒸熟,再就着氤氲的热气,淋上用玫瑰酱、蜂蜜、白开水合成的甜汁——一盘亮晶晶、红艳艳、甜滋滋的糯米枣就做好了。

两个小朋友成就感满满,大快朵颐之前,他们分别端着盘子让我帮忙拍照,纪念自己作为“小厨师”的第一个得意作品。

02

好多朋友认为我是个极有耐心的妈妈,不仅愿意为孩子洗手做羹汤,甚至爱屋及乌地对孩子那些小朋友们也是有求必应。

但我清楚,自己并不是一个有很多耐心的人。比如给孩子辅导作业,我就经常会气得吹额前的刘海儿;遇到一些不顺意的事,也会意忿难平……有时我自己也好奇,怎么偏偏就对孩子的小朋友们会多出了许多的耐心和温柔。

直到去年夏天,发小来看我。我们俩睡前的“卧谈会”,她喋喋不休地说起了这些年里,是如何念念不忘年少时我母亲做过的那些美食:热气腾腾的包子、小巧饱满的饺子、清香扑鼻的槐花麦饭,还有回味悠长的洋芋叉叉……

她特别提到了我母亲炖的那道萝卜汤。她说长大后去过很多地方、吃过数不清的食物,可是再未喝到过那样美味的萝卜汤。

她的话就把我拉回到童年的回忆中。的确,因为忙碌,我的母亲并没有多少时间研究烹饪。但即便如此,还是有那么几道打着母亲符号的菜深深烙进了我们的味蕾,其中就有发小提及的萝卜汤。

一只普普通通的萝卜,如果没有排骨、肉类佐味,应该很难做得美味。而母亲为了将它做得好吃,做米饭时总会放弃用电饭锅,而选用最传统、最费时的捞米饭:凉水下米,煮开两个滚儿后,马上用笊篱捞出,另起锅隔水蒸熟,而锅里留下的浓浓稠稠的米汤就成了炖萝卜汤的独特食材。

母亲选择萝卜也很讲究。青萝卜、白萝卜都不要,只选切开好似火龙果的“心里美”。她将萝卜切成均匀的细条,锅里放极少的油,加葱姜爆香,然后入米汤小火慢炖。

出锅的时间也是讲究的——母亲就站在锅边,用勺子一遍遍搅动汤汁,确认萝卜烂熟、汤色粉红、味道正好后,她会颇具仪式感地往咕嘟着热气的锅里,撒一把绿油油、切得细碎的香菜……

那一刻,整锅粉红色的汤里浮动着盈盈的翠绿,一股股浓郁的香气立刻弥散在屋子里。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发小每来蹭饭,都能喝到这碗汤,这让她觉得做我的朋友真是幸运极了。

发小的话让我一怔。自己做了母亲后,照顾孩子有多忙多累我深有体会。但,这样的忙和累与当年的母亲还是远没有可比性。那是一切都要靠人力的时代,母亲每天起早贪黑,仍有干不完的活儿。

那道工序繁复的萝卜汤,会那么多次出现在我家的餐桌上,是母亲在不富裕的生活里花尽心思款待我朋友的啊。而那时的发小,就和现在我儿子以及他的朋友小杰一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孩子。

03

母亲对我的朋友一向很好。发小自不必说,就在我刚刚工作时,母亲带给我的食物里也总有我那些朋友的份额。一袋槐花,一罐腐乳,一份她亲手做的牛肉酱……她总是嘱我带给这个或那个我提到过的名字。

有一次单位开年会,因为地点离家比较近,我就带着三五同事一起来家里玩儿。母亲杀鸡、买鱼,忙得脚不沾地,准备了满满一桌子丰盛的农家饭。

大家吃饱喝足,去麦田、果园里溜达,她又在厨房里默默地劳作了一个下午,蒸手工凉皮。晶莹剔透、薄如蝉翼的凉皮,配着脆生生的黄瓜丝和红辣油,一部分成了我们清爽可口的晚餐,更多的则成了人手一份打包带走的鲜美礼物,让同事们一个个乐得合不拢嘴。

04

有了儿子之后,我逐渐明白了母亲在美食中藏匿的母爱,以及她在一菜一蔬、亲力亲为中留给我的宝贵财富。因为,我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长成了与母亲一样的人。

儿子四五岁时,我家就成了小朋友们的聚集地。小孩子总是会对糕点情有独钟,而我家的小烤箱就成了家里最繁忙的电器。一锅蛋挞刚出炉,还等不及自然冷却,他们就用扇子急切地扇啊扇啊,好让它们快点凉下来……那份可爱的模样,常常比蛋挞还要甜蜜了我这个做母亲的心。

儿子升入小学后,就读小学与幼儿园不在一个学区范围,以前那些亲密的小朋友们都散开了。而人生地不熟的儿子,没几天又成了班里人缘最好的人。他隔三差五地发出“邀请函”,带着新朋友到家里吃包子、吃饺子、吃糯米枣子……

我用一己之力,亲力亲为做美食,不仅帮儿子快速融入了新的集体,还赢得了亲人般的友情。我知道,这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有多么重要!

这么多年,即使多年不见的朋友,平时各自忙碌到望不到彼此的轨迹,但只要听说我的母亲来小住,她们一准儿会前来相聚。这种怎么都走不散的浓情,就像亲亲的一家人。

而年少时迟钝的我,人至中年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所为。她对我的朋友好,说到底,不过是希望我成长的路途中少些孤单,如果哪一天我必须面对一段艰难的路,也因有朋友的相互依伴,多一些慰藉。

还好,在有了儿子之后,我读懂了母亲。

来源:《品读》2021年第4期,作者:花拉拉

编辑:赵萍 校对:刘爽

审核:肖龙凤

齐鲁女性邮箱:sdflxmt@163.com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