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 | 刘光文:因为挚爱,选择坚守乡村教育40余载

··

“站在讲台上,我握着的不仅仅是一支粉笔,是学生的未来,家长的未来,是很多家庭的全部。”时间回溯到1981年,那一年,年仅20岁的刘光文大专毕业,成为了上马街道的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任教第一天他就在心里暗暗许下诺言,既然当了老师,就要好好地教农村娃娃,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半岛全媒体记者 | 黄冬梅

那个年代物资贫乏,乡村学校教学条件相当艰苦,老师的待遇并不高,每个月不到一百块钱的工资,刘光文一家的生活甚至过得有些拮据,但教书是他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追求,日子虽然苦点,心里却始终被学生填充得满满的。“上马也是我的家乡,我生于这里,长于这里,我热爱着这块土地,也希望这里的孩子得到好的教育,有个好前程。”

40多年来,刘光文始终舍不得那粉笔传情的乐趣,也舍不得天真烂漫的孩子。对他来说,当老师是个良心活,坚守讲台是毕生的信念。

刘光文教的学科是道德与法治,但在工作中,他做的远不止教课。那时候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不愿意送适龄孩子入学。每逢开学初,刘光文便起早贪黑,沿着蜿蜒小道,踏进家家户户,动员家长送子女上学;学生中有不少是留守儿童,对这些学生,刘光文在课下会照顾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生病了,他在医院整夜陪护、帮着取药,忙着忙着就忘了吃晚饭;他经常步行几公里去家访,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种种小事,勾勒出一个对学生事事上心、无微不至关心学生的教师形象,在学生心中,刘光文真的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精心呵护着他们成长。

平时,极少拍照的刘光文,家里连一张像样的生活照都找不到,每年和毕业生的合影几乎是他仅有的照片。翻看这些多半已经泛黄的照片,刘光文眼神中泛着平时少有的光彩,“这个上学时很调皮,后来他的孩子也是我教的。”“这个学习很刻苦,后来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这个女生是当时班里个子最高的,不过有些内向”……先后送走了这多届毕业生,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刘光文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刘光文爱学生,这份爱无声地渗透在日常的点滴之间。

2002年,街道多所小学进行合并创办了桃源小学,刘光文也来到了这所学校。由于学生数量多了起来,师资力量不足,他就身兼多科,社会实践课、体育健康课……哪个班级缺老师,他就毫无怨言地担起责任。在学科教学中,刘光文更是学而不厌,除了上课多数时间都在研究如何改进教学,不断对自己“充电”。“陈旧的知识和理念需要不断更新,不然就会被淘汰于现在的课堂。”尽管教了这么多年,对这项工作早已轻车熟路,刘光文仍丝毫不敢松懈。

负责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后,刘光文严格按照规定整理,从一个小螺丝钉到大展牌,他都能快速找到存放的位置。

后来,刘光文又肩负起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为了给学校节约开支,他制定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进账物品登记、领取物品签字原则,方便学校财务对账,增加后勤管理透明度。“不知有多少次周末,学校需要仓库里的物品,只要一个电话,刘老师二话不说就骑着自行车赶来。他身上的敬业奉献精神让我们非常佩服,我们也一直把他当成学习的榜样。”同事李老师表示。

怀着一颗纯粹、朴素的心,刘光文在三尺讲台站了40多年,悠悠岁月,从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到如今两鬓斑白,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陪着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在乡村的土地上见证着太阳东升西落,描绘乡野时光的精彩,他用质朴的行动诠释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为乡村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