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5年初步建成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

··

大众日报记者 方垒

  “新改扩”工程明确抗震设防新要求

  我省规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

  □记者 方垒 通讯员 王思佳 报道

  本报济南5月18日讯 省政府网站今天发布《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到2025年,我省将初步建成“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

  记者从省地震局了解到,20世纪以来,我省内陆及近海共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10次,未来5年我省震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地震灾害潜在风险较大。根据《规划》,我省将围绕深入开展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试点省份建设,在全省基本建成涵盖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应急救援、信息服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六大体系的公共服务现代化框架体系,工作重心转向更加广泛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着力推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优化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体系,我省将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要素全面调查,建立全省和县域地震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落实全省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低于七度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提高一档、抗震措施提高一度,加强乡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和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强化预测预报,加强重点区域震情跟踪及预测研究,完善震例库和异常备注库,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在济南、济宁、泰安、菏泽等设区的市推进煤矿等专用地震监测站网建设,提升非天然地震监测能力。

  在应急救援方面,我省将重点推进Ⅰ类和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使用和运维管理,重点地区每年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县级以上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推进基层应急能力综合提升社区建设,提升基层应急基础能力,同时要立足重特大地震灾害,强化部门协同联动配合,编制巨灾应急预案,构建巨灾情景工作方案,确保极端条件下的应急物资储备、通信电力保障、医疗救援救助等基本生活条件到位。

  在地震信息服务方面,我省将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地震行业深入应用,提升地震业务系统的泛在感知能力、分析研判能力、协同工作能力、精准服务能力,建设“智慧地震”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公共产品,实现省市县级政府决策类服务全覆盖,地震速报、强震预警、科普宣传等公益性信息重点地区全覆盖。

  此外,“十四五”期间我省还将重点实施“山东省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现代化建设工程”项目,包括重点地区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地震应急技术装备保障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等4个分项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我省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和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能力。

  相关新闻

  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达到1141处

  □记者 方垒 通讯员 王思佳 报道

  本报济南5月18日讯 记者今天从省地震局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试点示范省份建设,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达到1141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和疏散演练实现常态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基本建成。

  目前我省地震监测预警网络趋于完善,成网成场的立体化地震观测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部分重点地区达到0.8级,省内重点地区已基本具备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全省累计建成29所国家级、1032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5处国家级、89处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15处国家级、227处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济南市被评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东明等10个县(市、区)被评为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县。

责编:石慧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