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骗子耍杂大行其道,书画收藏界“真眼几人”?
··
2010年7月,在北京与中央美院教授王同仁先生聊起我们共同的老师叶浅予先生,都感慨良多。我从17岁随叶老习画,恩师常教诲“老实学艺,低调做人,不要去学攀龙附凤,阿谀奉承的时风。”至今也不敢忘,也成了我几十年来从艺道路上的座右铭。
真正懂得中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千年流传,一代代前贤大师们承前启后,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独树于世界艺林的博大精深文化。历来只有那些勇于不断探索,靠刻心铭骨的精神积淀及终身悟道才能到达一个境界。正可谓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人品学问,自幼奠基,而那些靠投机取巧,玩旁门左道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凡真正的能达到高度的画家,都是经过坎坷磨难,随着阅历、修养、生活的长期积累,随着你年龄的增长,而升华他的艺术,最终受到世人瞩目。犹如庄稼,作物需要充分的阳光照射,果实才能成熟。正因为中国画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千百年来出类拔萃的人物才寥若星辰。
在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些政府官员及一些懂书画的行家,都在有意和无意间培养企业家投身书画收藏这一热潮中。这对中国书画的繁荣发展和提高,及丰富人们文化素质方面都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企业家,经济收入宽裕了,在业余消费方面如不留意,就容易陷入吃喝嫖赌的歪路上去。而引导他们爱好收藏书画,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增添文化知识,又能得到保值和升值之效,可谓何乐不为。但书画收藏是门较严肃的学科,真正能传承流通的艺术品对纸、颜料要求都很讲究,只有了解这些基本常识和找到这些真正的书画家购到这类作品才能确保有增值功能。
真正的书画作品是在书画家的书房,靠他们静心创作之下诞生,并不是在笔会上三笔两笔不假思索就能创作出来。刘炳森先生生前跟我讲,我离开书斋,在其他地方创作的作品都不满意,远不如我在自己书斋书写的好。由此可见,凡真正有作为的书画家都是拿自己声誉极为重视,很少有到处走穴的。而那些到处杂耍的书画骗子之所以能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就是因为懂书画的企业家很少,加上贪图小利,警惕性不高而上当。
前两天在朋友酒席上,我曾遇见过一个写字的,说穿了就是个常年到处行骗的骗子,其行为叫人啼笑皆非。吃完饭后,拿起毛笔开始胡乱杂耍,其水平之低不堪入目,胡乱吹嘘的头衔无从考证。可悲的是,有些企业家在经营上有道,在文化修养上欠缺,被这些书画骗子戏弄后还蒙在鼓里,认为遇到便宜货,碰上大师,收藏到名家佳作。这些现象不得不感慨,如辛弃疾所言,人间“真眼几人”?
这些成年累月到处走穴的书画骗子之所以能屡屡得手,主要是很多都善于胡吹,抓住人们的心理。他们水平不行,但这方面的优势不得不服。每到一处,一些对书画一窍不通,毫无兴趣的企业家,闲着没事随爱好书画的朋友到宾馆看这些骗子当场杂耍表演。很多不明白书画的企业老总,一看到当场写字作画,似乎就像变魔术那样,只见他们提笔在宣纸上东涂西划,没有多长时间,一幅作品就神奇的出现。有的还用左手,用嘴,用鼻子表演,让企业家们大开眼界,认为是神仙下凡间,大展神功。据说前些年有个女人用下体夹笔写字,围观的人更多。这些不懂的企业家一看就着了迷,情不自禁纷纷叫好,一看价格也不贵,都掏钱购买。这种奇特的现象,成了目前中国书画收藏界的一道景观,当休矣!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