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楼】解码淄博大学城①丨稷下学宫的今生蜕变

··

  开栏的话:

  风起海岱间,纵观齐地变。欲论淄博事,还看海岱楼。千年古城淄博正迎来史上最重要的“拐点”。在新时代转型升级背景下,经济、产业、文化、生态,每一个领域的“面孔”都能给我们讲述一段风云历史。为进一步深度解析淄博的自我诊断及其孕育出的产业升级、文化赋能、新经济战略等发展新路线,大众网·海报新闻即日起开设《海岱楼》专栏,聚焦时政热点,以全新视角解读各领域转型落实路径,看齐国故都整装重塑之路,以飨读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力峰 张雪 淄博报道

  淄博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有知乎网友如此解释:“一个落寞了几千年的都城,一个让韩国人比中国人还热衷的旅游地点,一个重工业聚集的老工业城市,一个每个区的人都有各自认同的城市,一个让住在这里的人觉得不咋地结果出去转一圈觉得还是蛮不错的地方……”

淄博城市夜景

  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第二强城市,淄博的存在最初被济南、青岛的光辉所掩盖,最近又让烟台、潍坊等城市反超,这座传统的全国老工业基地正面临着艰难的转型期;而产业转型关键要素之一便是“人才”。

  近两年来,人才所带来的城市软实力提升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淄博更是将2021年作为大学生招引工作的“加速攻坚年”,配合人才政策实施,淄博在大学城建设方面频传捷报:

  2020年8月14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启用。

  2020年8月30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迎来淄博校区首批新生。

  2020年11月21日,青岛科技大学官宣,与淄博市共建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

  2021年3月2日,山东科技大学与山东省淄博市政府共建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框架协议签约。

  说到“大学城”,淄博可以算是国内资格最老的城市了——2000余年前的稷下学宫便是。它在历史长河上游所散发的光彩,绚丽夺目。

  齐国故都 世界上最早官办大学诞生地

  淄博,在三千年前,“她”以齐国国都临淄之名,屹立于华夏大地的东方。

齐文化博物院临淄古城复原沙盘

  稷下学宫,公元前齐国建立的世界上最早的官办大学,与其说齐国建立了稷下学宫,不如说稷下学宫将齐文化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始建于田齐桓公时期的稷下学宫,从设立之初就有着巩固政权和招揽人才的目的,各种思想的碰撞为齐国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最早的“智库”;之后其他诸侯国纷纷效仿设立学宫,然而影响力远远赶不上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的设立,吸引各国学者前来游学、传道、授徒,各种思想观点互相辩驳批判、互相交流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形成了齐文化中开放包容的突出特色。稷下学宫在当时已经具备了“询议、教育、学术”三大功能,三大功能和古临淄城的发展紧密结合,这种开放的态度也造就了当时齐人的文化特征。司马迁认为:“齐人足智多谋、豁达大度、尚武好勇。”除了本身继承发展了东夷文化的特点,稷下学宫对于齐文化、对于临淄城的气质塑造起到了重要影响。

  当时其以城养校、以校哺城的生态,间接促进了齐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直接促使齐国在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了重要角色,进而使得临淄在当时一直保持着“中华第一大城”的桂冠。

  如此这般梳理下来,淄博这座城市的“天资”其实并不差,甚至可以算是优等生,临淄城与稷下学宫的和谐共生关系延续到现在,也为现代淄博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最早的城市样板参考。

  千钧一发 差点错失唯一的本科院校

  2002年3月,教育部批准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正式组建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理工的组建在当时可谓是千钧一发,淄博差点就错失本地唯一的本科院校;这段尘封的历史往事,让淄博清醒地认识到了高校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

淄博城市晨光

  山东理工大学前身是1990年由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更名的山东工程学院。世纪之初,山东工程学院在张福信书记带领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名改制,成为全国少有的农转非院校;又从全国重点大学抢来姚福生院士担任校长;科研经费也大幅增长,当时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的工资待遇仅次于山东大学,一时间学校聚集了一大批来自海内外知名院校的青年才俊。

  和现在的高校一样,要发展就要扩大规模,在面对新建校区的问题上,土地、资金和政策一直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当时的山东工程学院也面临着这个难题。此时,青岛胶南向其递出了橄榄枝,以极低的土地价格进行招引。迁校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学校都已经向教育部正式提出:迁至青岛并更名为山东工程大学。

  这时候淄博市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愿也不能让这所省重点院校从此脱缰而去;并最终促成了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理工大学,在此后的二十年里,山东理工大学和淄博市就像是一对恋人,相互扶持,共同发展。

  城之未来,经开区南迁大学城“轻装上阵”

  留不住学校、留不住人才,淄博也感到焦急,从山东理工大学的组建开始,配合着老工业基地艰难的转型升级,淄博做出了不少努力。

淄博新区CBD建筑群

  想大学之所想,急大学之所急。观点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淄博的城市发展和校城融合之路。从组建之初到去年6月份省市签约共建山东理工大学,一路走来,山东理工大学俨然成为淄博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是淄博市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淄博将支持学校争创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将学校纳入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学校共建高层次人才共引共用“一机制“;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经费支持,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给予支持。

  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理工大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学校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由合并初期的18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34000多人,在校研究生由6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人;本科专业由39个发展到现在的69个,硕士学位点由7个二级学科点,发展到现在的26个一级学科点、4个二级学科点,还有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博士学位点更是从无到有,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早在2015年,淄博经开区的管辖范围就已经扩展到了现在大学城所在的周村区北郊镇,在双招双引、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发展、棚户区改造及旧村拆迁、民生保障等方面都给出了极为宽松的政策支持。在政策红利的加持下,除了吸引来众多企业入驻,本地的一些院校也将新校址选在了北郊镇,初步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新生态系统,这种自发性的聚集,成为现在淄博大学城最开始的雏形。

  不过,淄博经济开发区作为最早成立的省级开发区之一,虽然功能区定位几经变动,但是依然没有脱离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优惠的政策扶持对园区的早期建设提供了大量支持,打好了大学城发展的“底子”,但是随着院校落地逐渐产生的聚集效应,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功能区定位和大学城的发展要求显得不那么合适,迫切需要重新调整优化功能区管理范围和机构设置。

  根据周村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原淄博经开区大学城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安平介绍:2020年4月,经开区规划南迁,原属于经开区的大学城园区,在功能区定位上清晰了以教育、科研为主的产业人才输出基地,将着力打造体现淄博形象、彰显淄博特色、代表淄博现代化水平的城市“会客厅”和核心CBD。

  从之前的梳理来看,现阶段的淄博大学城还处在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大学城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快速成型的规划设计。那么,在经历了经开区迁移时的阵痛,“轻装上阵”的淄博大学城怎样做才能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一步先机?

  相关链接:

  【海岱楼】解码淄博大学城②丨一片没有“围墙”的产学研热土

  【海岱楼】解码淄博大学城③丨无融合不城市

责编:张明月
审签:辛 然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